迦太基汉尼拔对罗马的坎尼会战

汉尼拔,西方名将,一位才能卓越的军事家。


如题目所言,我们今日所描述的是一场会战。一个代表了汉尼拔的最高成就的一次会战。

汉尼拔进入罗马后,面对补给短缺的问题,开始思考对策。不久汉尼拔的眼睛钉在了坎尼上。这是一个粮食充足且防守薄弱的地方。处在平原农业区。

罗马人在这一地区的放松给了汉尼拔可乘之机。汉尼拔没费多大劲拿下了坎尼城。

罗马人民表示恐慌,为了稳定民心同时也给罗马政局一个交代。罗马的艾米里乌斯和瓦罗接管了罗马野战军的指挥权。

汉尼拔就驻扎在坎尼城附近。

二人轮流指挥罗马野战军。战斗一触即发。

瓦罗不过艾米里乌斯反对把大营扎在了平原,意图靠近汉尼拔驻地引诱他出战。

汉尼拔没有怠慢,率部出击。汉尼拔和瓦罗强强碰撞,难解难分,天黑后各自收兵。

第二天艾米里乌斯接手。他原本希望把军队驻扎在山上,由于现在的形势所迫,他已经失去了进山的时机。将军队一分为二,三分之一的人渡河去威胁汉尼拔的征粮队,三分之二的人留守大本营。

第三天,瓦罗又一次获得了指挥权。

一支军队两个主帅有的时候是太耽误事情了。尤其是两人意见相左的时候,往往百害而无一利。

大本营保卫工作做好了以后。瓦罗率军渡河。在左岸向南展开军队。汉尼拔早有准备,接受了这次会战。

汉尼拔花了几天时间制定了一份能够抵消罗马数量优势的方案。

具体如下:

轻矛手和投石手在前作为散兵。左翼是哈斯德鲁巴尔率领的主力骑兵部队,右翼是努米底亚骑兵。中央是伊比利亚和高卢步兵。非洲步兵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左翼和右翼的旁边。

汉尼拔下令中央挺进,迦太基军队遂成弓形队形。

我们再看罗马的瓦罗。

瓦罗没有巨大改变,依旧是罗马三线编队。右翼是罗马骑兵,左翼是罗马盟国骑兵,中央前方是轻型部队。

瓦罗发觉汉尼拔的左翼受到河湾保护后,便开始有意修改部署方案。罗马变成了纵队队形,加强了纵深,意图以此与汉尼拔决战。然而罗马军队的灵活性却变差了。但是正是这种改变,给瓦罗掘了坟墓。

坎尼战役打响。

汉尼拔主力骑兵部队击败了罗马骑兵,汉尼拔右翼骑兵与罗马左翼骑兵交战,胜负难分。

这个时候,坎尼最漂亮的一处发生了。瓦罗意图击溃汉尼拔中央战线来挽回败局,汉尼拔请君入瓮,罗马中央战线部队攻击似乎得手了,但是汉尼拔的中央战线恢复了平直,最后由凸型变为了凹形。

罗马中央战斗部队进了圈套。两侧的非洲重步兵开始从两翼压迫罗马中央战斗部队。瓦罗的计划让罗马军队的空间变小了,非洲重步兵的巨大压力使罗马中央部队乱作一团,毫无作战空间。哈斯德鲁巴尔包抄罗马中央部队后方,战斗变成了屠杀。

坎尼的成功有一部分来源于瓦罗的错误,更多的来自于汉尼拔的作战计划和战场把握。无论是兵力的分配,还是作战队形的变化,还是协同的时机。汉尼拔都无可挑剔。尤其是中央战线的战斗,汉尼拔足以位列名将。

汉尼拔最大的长处就是其作战计划的精细和对时机的把握。

坎尼一战,汉尼拔名声大噪,罗马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