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相信蒋介石而被日军乘虚而入?七七事变中宋哲元的另一面

七七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对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当时驻守北京地区,奋勇抗敌,揭开全面抗战大幕的则是宋哲元将军与他的29军。

▲进攻北平的日军

▲日军不断增兵华北,所谋甚大

然而在日军正式发动进攻前,驻守华北的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不曾屈膝妥协,但也始终与日军处于一种“敷衍亲善”的态度。“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是宋哲元的29军面对日军的最好诠释,为何宋哲元是这样的态度?这要从1931年讲起。

▲七七事变时的日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深感国难当头的宋哲元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呐喊,带领麾下29军奋力训练,以备将来。次年8月,宋在张学良的推荐下成为了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初,宋哲元到任察哈尔,结果正好赶上日军入侵,长城抗战爆发。

▲长城抗战中的日军

长城抗战中,宋哲元的29军奋力作战,29军的大刀更是一战成名。

▲拿着大刀的29军

可29军的积极抗日换来的确实蒋介石的猜忌,蒋介石看20军声势愈大,便开始想方设法削弱29军的实力,原本每月付给29军的30万元津贴,也被削减为仅剩6万元。蒋的这番行动让宋破口大骂:“谁再相信蒋介石,谁就是傻瓜混蛋!”

▲29军军长宋哲元

蒋介石对内粗暴“削藩”,对外却是一再退让。随着《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的相继签署,国府放弃了对华北大片地区的控制权。与此同时,他又调29军南下参与“剿共”,军长宋哲元知道若至此还遵循蒋令,29军最终便只有湮灭于无意义的内战中一种结局。于是他当机立断,以平定汉奸叛乱之名,迅速出兵控制了华北地区,成为了华北的实际控制者。

▲《何梅协定》签署场景

面对这肘腋之变,日、蒋双方在惊诧之余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变化,并均开始对其拉拢“感化”。蒋很快任命宋为“平津卫戍司令”等职,日方则一直试图让宋实行“华北五省联合自治”,实际上就是使华北成为日军的囊中之物。但宋哲元始终借故拖延,面对土肥原贤二的最后通牒《华北高度自治方案》,宋干脆一走了之。1936年下旬,“西安事变”爆发,最终于年底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当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悍然发动进攻时,29军司令部要求驻扎宛平一带的中国军队“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紧急出城迎战日军的宛平守军

7月8日凌晨,日军在大队长一木清直的率领下发动了对卢沟桥的进犯。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坚决回击,但是最终因为寡不敌众,两个排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卢沟桥不幸被日军占领。进攻卢沟桥的同时,日军还用大炮轰击宛平城,造成了城内大量损失。日军还在9辆坦克的掩护下进攻中国军队的阵地,中国军队组成敢死队,拼死将炸药包送到坦克履带下,炸毁了坦克,最终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日军炮轰宛平城

入夜后10点,29军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领一支由150人组成的敢死队,趁着夜色逼近被日军占领的阵地,午夜12点时,吉星文率领敢死队员冲入阵地,一时之间杀声震天,枪声、喊声、爆炸声此起彼伏。战斗中,中共秘密党员、营长金振中重伤不下火线,腿部受伤后依旧坚持作战,直到团长吉星文反复劝说,才同意了被送去后方治疗。

▲七七事变时的日军

日军看中国军队作战勇敢,不能力敌,于是提出交涉,最终双方于半夜2时达成口头协议,各自撤军。但日军很快就撕毁了协议,天亮后便又开始进攻中国军队。结果中国军队坚决反击,最终日军不得不撤退到大枣山以东,等待援军。

▲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

而“七七事变”爆发时,29军军长宋哲元其实还在山东疗养。事变爆发后,驻守北京的29军将领们决定一方面尽力维持现有战线以求寸土不失,另一方面速请宋哲元回京(当时叫北平)主持大局。宋哲元接到前线电报,也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力图能维持现有局面。

▲正在筹划下一步动作的日军

宋哲元的想法此时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不相信蒋介石会全力支持他与日军作战,所以始终试图避免与日军的大规模冲突;另一方面他又深知日军狼子野心,所以对于日军的各种有关撤军的要求一律先行回绝,待他到达北京后再做定夺。当时的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便回忆,与中国军队谈判时:“非但不肯应允惩处肇事的负责人,对于撤退卢沟桥附近的军队问题,也只不过主张调换其他部队前往驻防而已。”

▲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

7月11日,宋哲元乘火车到达天津。路上日军本想仿效“皇姑屯”故事炸死宋哲元,结果因炸弹未爆,宋躲过一劫。到达天津后,宋接到了蒋介石有关派遣中央军北上增援的电报。被蒋介石坑苦了的宋哲元想到的不是蒋来帮助他抗击日军,而是要趁机与他争抢华北地盘。恰逢此时,日方又递过来了虚假的橄榄枝,声称可以“和平解决”,宋最终上了日方的当。

▲由天津返回北平的宋哲元一行人

7月19日,宋哲元到达北京,为了安抚日方,拆除了北京城内的防御工事,还打开了城门,并拒绝了各方的援助,使日军的削弱中国军队的计谋与缓兵之计全部成功。蒋介石虽然多次批评宋的行为,但因为蒋介石“前科累累”,所以宋始终不能信任蒋,自然更谈不上与蒋通力合作了。

▲正在演讲的蒋介石

可中国方面因为内讧而被掣肘时,日军方面却在不断增兵。至7月16日时,日军入关部队已有5个师团,兵力达到了10万人以上,并且基本控制了北京外围的各战略要地。26日,日军向驻扎北平的29军发出最后通牒,开始了对北平的全面侵攻。29军虽然奋起抵抗,“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共存亡”,但最终还是于月底不得不全面撤退。

▲日军通过卢沟桥

事后,宋哲元归于蒋介石麾下,每逢与日军作战,往往得不到友军的支援,只能不断消耗,最终麾下兵力日见衰微。后来,宋哲元被明升暗降,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彻底丧失了带兵权,麾下的部队也被蒋介石调往各处,最终四分五裂。1940年4月5日,宋哲元病逝,一代抗日名将憾恨长逝。

▲1945年,中国军队重夺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