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专权就一定是反派?其实宦官没你想的那么坏

最近读唐史,感觉中国历史上最猛的太监专权,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而已。

以太监专权高潮起点,甘露之变为例:甘露之变前的代宗、德宗、敬宗这几朝,宦官基本上是皇帝的走狗,很多以宦官名义做的坏事,很难说是皇帝的意图还是宦官的意图。
再说甘露之变,书上说神策军在宫廷里大开杀戒,杀了有上千官员和金吾军。但是仔细看看,却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所有有名有姓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在事变之后被擒获,然后拖到独柳之下明正典刑。而且事变之后也没有大规模调动官员来填补中央大量被杀文武百官的空缺。可见甘露之变后宦官集团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在宫廷里搞大屠杀。当然参加事变,或者是平素就看不顺眼的官员被杀的冤案是有很多,金吾军官兵死伤很大应该是事实。
再有,甘露之变之后的几个朝廷,如武宗、宣宗朝,我们从其具体行政行为,如平回鹘、刘稹来看,感觉其并未受宦官过多控制。

宦官大头目仇士良退休时向其他宦官传授经验:不要让天子闲着,应该常常以奢靡来掩住他的耳目,使他沉溺于宴乐中,没工夫管别的事情,然后我辈才能得志。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不让他接近读书人,否则,他就会知道前朝的兴亡,内心有所忧惧,便要疏斥我辈了。
从这段话来看,很难说宦官对皇帝真的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杀皇帝的固然有,但是毫无反抗地就被文宗这种弱势皇帝干掉的王守澄这样的宦官头子同样也有。

关于监军宦官,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不好的例子,但是张弘靖逼反卢龙镇,李錡、刘辟们造反,可见文官系统也不见得就那么靠得住。

总之,宦官政治一般表现在他们控制的神策军在皇位更迭时能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也跟晚唐皇帝普遍早死有关)。
至于一般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很难讲比皇帝和朝官系统更坏。

“不朽如梦”回复:史书上从没有说死几千官员吧。一开始是两省及金吾吏卒被杀六百多,后来是诸司吏卒及民酤贩在中者死千余人。

“安打”回复:就古代那个伦理杀皇帝就是妥妥造反。

“生嚼高丽棒”回复:宦官不会比文官更坏,但也不代表他们就有多好。

“党人碑”回复:外戚、宦官、女官、内朝一拨拨儿提拔起来的两制官或言之秘书,其实和外朝的正经官员没有本质区别,本身亦无善恶,都是皇权的补充,关键是如何运用得当,否则都会吞噬皇权,更别说出于本能的互相撕咬了。

“思考得人”回复:甘露之变这前后 根本就是忠心为国的大宦官们被蛇咬了吧,于是后来的大宦官再也不敢忠心为国了。

“zhgame”回复:明史上说,太监专权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

总结的非常到位了。

明朝的太监,起码从明史上并没有给他们做过多的抹黑,曹吉祥这样的想造反的,还指望史书上说他好话?其他冯保等的评价也算公平,比如田义等,更是大加赞扬。一讲起来明朝的太监,马上想到那就是反派,那是没怎么读过史的人才有的看法。

太监是作为皇权的附属才产生的,这一点基本上没错。但问题是很多明粉把皇权上升为伟光正,那就有问题了。皇帝不会有错,那么他的家奴也不会错,错的都是文官(传说中邪恶的文官集团……)如此把皇权和文官权力分割对立开来,算是哪门子的史观?

太监的权力名义上都是来自皇帝,文官的权力名义上也都是来自皇帝,可以说太监和文官本来就是一路人。在明朝历史上朝官和内廷本来就关系紧密,双方实际上是相互认可的。史书上说有些太监不好,主要是说那些太监居然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仗着皇帝的宠幸,把皇帝的权力拿来给自己用。而不是做好皇帝的内臣的本分。这样批评有没有道理?这和对朝廷大臣的奸佞评价基本上是一样的。难道明史上对文官奸佞的批评少吗?至于刘瑾魏忠贤之流,放在明朝宦官里也是异类,宦官群体本来就不认可他们,他们属于只能蹦跶几年的角色,取死是必然之路。

“laserdance74”回复:我认为把一个朝代的衰亡归咎于宦官,起码在唐代是说不过去的。

“刚果花园”回复:要看舆论的掌控权在谁手上,所以外戚、太监、宗室、皇帝大家轮流背锅。

“yhaos”回复:宦官的权力来源是皇权这个没错,文官的权力来源只怕是统治阶级而不是某个核心啊。

“刚果花园”回复:文官自己标榜共治而已,从理论上来说,哪个文官不需要皇帝委任?

“yhaos”回复:瞧你这话说的,理论上还人人都应该忠君报国呢。

“刚果花园”回复:所谓的文官集团本来就不是天生的,而是科举的产物。在文官集团产生之前,皇帝是借助贵族、世家的力量来实施统治。所以说文官集团的权利依然来源于皇权这有什么问题?

“橙色指挥官”回复:但是从制度上来说,文官集团发展到后来好像更容易出现“结党”这个现象。

“刚果花园”回复:是啊,文官集团并非天生的统治阶级,他只是贵族、世家的替代品。从个体来说文官本身是及其脆弱的,他没有封地、部曲作为依靠,只能依靠结党来扩大其影响力以自保,所谓的师徒、传承、同门、同科、同乡都用来作为名目互相勾结。这个勾结或许不恰当,但却没有找到更恰当的词了。

“不朽如梦”回复:甘露之变被杀的郑注李训等人其实当时人也不待见他们。文宗的想法只是让他们翦除最跋扈的大宦官。没想到他们完成这步后想要彻底专权。破坏了长期以来宦官与文官之间长时间形成的默契。

“bulubuluxiaomox”回复:那时候能当文化人的恰恰就是那些贵族世家吧。文官集团就是皇权从贵族世家大户豪强中筛选出一些比较愿意为皇权出力的一部分,用来作为朝廷中央的势力来平衡皇亲国戚、其他地方豪强、军队和宦官的。
换句话说,皇帝和读书人是一种互相需要的交易关系。但既然是交易就必然会有人想赚更多。

“刚果花园”回复:东汉时的世家甚至把握了某些经文的解释权,你能说他不是文化人?感觉你我对文官集团的定义完全不同锕。
文武正式分野应该是宋朝开始,而在此之前习文练武、文武双全、出将入相一直是社会精英追求的目标。应该说在五代十国之前,皇帝统治依靠的是世家,而世家的本源是贵族,皇室和世家是股份制的关系,所以在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完全可以解读成大股东不断重复董事会改选董事长,董事长不断调整董事会变更大股东的故事。
一直到某一天,隋炀帝打算将股份制企业私有化,私有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散董事会,公司管理交给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而科举就是招聘工作。科举选出来的官员依靠的皇帝的检拔,而非世家贵族的支持,依靠的是被皇帝认可的才学能力而非所谓的高贵血统。这些官员和皇帝的关系变成老板和高级打工仔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文官集团才开始出现。
一个人或许会背叛自己的家族,但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这句话你应该仔细体会。从贵族世家大户豪强中筛选出来的这一帮人首要利益始终是自己的家族利益,而非皇族利益,这也是早期的历史材料攻击、抹黑宗室外戚的原因。

“bulubuluxiaomox”回复:从贵族世家大户豪强中筛选出来的这一帮人首要利益始终是自己的家族利益,而非皇族利益,这也是早期的历史材料攻击、抹黑宗室外戚的原因。

这也正是皇权额外制造文官集团作为制衡其他几个集团的原因。
从世家豪强出来的人固然会维护自家利益,但如果皇权让你遵从皇权的命令对付其他的世家从而给自己带来好处呢?如果做了自己有好处皇权也得利,如果不做皇权立刻就可以以抗命为由对付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该选哪个不是显而易见吗。
实际上后来皇权鼓吹起来的儒教思想里,为了皇帝不顾家还是一种美德呢。这也正是皇帝希望天下人做的。

“刚果花园”回复:感觉你还是没有理解我对文官集团的定义。你说的情况属于世家集团的内斗范畴,即在皇帝主持下调整大股东的行为。
文官集团我理解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通过科举选出来的政客和管理人员,他们和世家贵族里面出来的官员截然不同。

“bulubuluxiaomox”回复:以古代的情况,能成为读书人,首先家庭条件就不会差,因而,即便有少量寒门学子,但文官的主力也依然应该是这些大户世家。

“刚果花园”回复:隋唐虽开科举招纳寒门学子出身的官员,但是这些人绝大多数在官场中依然需要依附到世家门下,这种情况一直经过五代乱世摧毁世家为止。穷文富武,读书需要的资源是远远小于练武的。此时的文人出身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世家没啥关系了,有钱或许地方上还有点名望,仅此而已。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 laserdance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