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朝的农民阶层是怎样的?

东汉王室的刘縯、刘秀兄弟原本就是南阳大地主。两人起事后,不是反对权贵豪族,而是依靠豪族势力,兴复刘汉王朝。可见,东汉的建立,实为地主(豪族)政权的确立。刘秀重要的谋士将领,几乎都是豪族出身。如:寇恂、岑彭、刘植、耿纯等。

那么,作为王朝的底层阶级--农民阶层是怎样的呢?

东汉初年,由于连年天灾人祸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无主荒地。东汉王朝除了将这些土地赏赐给开国功臣外,分给了许多无地农民。

不过,却分两种形式:赋民公田和假民公田。

赋民公田是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成为了独立向国家缴税的自耕农;假民公田是农民租用国家土地,性质上成为国家的佃农。两种农民的差别是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我们先来看看自耕农。

实际上,他们虽拥有一些土地可以耕种,勤以耕稼,但也是“食脱粟饭、酱菜”、“穅秕”,加上农产品价低,生产资料价高,地主、商人压价,生活水平基本得到了维持,生活质量却很低。在东汉前期,这个阶层占农民阶层主体。

其次,东汉的佃农基本上没有终生束缚在某个地主的固定田庄之中,有较多的人身自由,理论上存在跳槽、改行的可行性。此外,在土地可以买卖、转手的条件下,少数佃农还有可能上升为自耕农甚至是官员的空间,如东汉名臣杨震小时就是一佃农,‘少孤贫,独与母居,假田种殖,以给供养’。在东汉后期,这个阶层占农民阶层主体。

在东汉前期,雇佣不占重要地位。主要还是因为光武帝为缓和社会矛盾阶级,实施度田制。度田是检查核对垦田人口,进而缴纳赋税。但此举涉及到大地主、豪强利益,他们常常隐瞒人口,减少向国家赋税,因此激烈反对。刘秀受到地主豪强的支持登上皇位,不想激化与他们的矛盾,最终度田不了了之,东汉政府放任田地私有化与兼并,地主田庄最终成为农耕生存的主要模式。

于是,很多自耕农纷纷破产,成为佃农、流民。

有必要讲一下流民。实际上,东汉王朝的法律是禁止流民出现的,地方官员的治下一旦出现流民就要被治重罪。可是,流民问题一直是东汉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特别是东汉中期后,水旱蝗灾连年不断,153年(永兴元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郡县遭受水灾、蝗灾、几十万户倾家荡产,流亡在外,冀州出现人相食的惨状。166年(延熹九年),豫州发生大饥荒,饥饿而死者十有四五。灵帝时,“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黄巾起义,也是以流民为基础而组织和发动的,司徒杨赐为分化镇压起义军,曾主张“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

当时,东汉政府“对付”流民的方法:镇压和招抚。

能镇压的就镇压,镇压不掉,就减免税赋吸引招抚流民回乡入籍。再有就是划拨土地、设置郡县和修筑城池,以置流民。

总之,东汉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十分沉重,加上豪强地主的欺压,农民阶层生活非常艰难,经常落得“饥饿流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