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早在中学的课文里就学过《杨修之死》了,在评论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喜欢说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妒才,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杨修此人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应该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比如有一次曹操和群臣去曹娥庙祭拜,看到碑的后面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连包括曹操在内的所有人都猜不出它的意思,唯有杨修悟出这是“绝妙好辞”的意思。“黄绢”为有颜色的丝织品,“色”与“丝”加起来是“绝”字;“幼妇”是年轻的女子,“女”与“少”放在一起,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女”和“子”加起来是“好”字;“齑臼”是捣药草的器皿,药尝着是苦的,“舌头”的“舌”加“苦辛”的“辛”就是“辞”字。
影视剧中的杨修
又有一次,新造的花园曹操视察完后,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都不明白,只有杨修知道曹操是嫌园门太阔,在“门”里添个“活”字,不就是“阔”吗?还有一次,有人送了曹操一盒酥,曹操只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置之案头,杨修猜出谜底是“一人一口酥”。
但是这么聪明的人居然就被曹操给杀了,这让很多人就想起了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那句话,认为曹操是嫉妒杨修比他聪明所以把他给杀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曹操并非是没有肚量的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鸟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言为心声,看到宽广的大海,感慨万分,海纳百川成就其大,升华的心胸如大海,能容日月星汉,何况人乎?
曹操是任人唯才的,甚至连杀子仇人张籍都可以委以重用。曹操统领众将进人冀州城时,许攸纵马近前,用马鞭指着城门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人此门?”这句话和当时的动作可谓轻狂之极,“众将闻言,俱怀不平”,曹操却能以“大笑”接受了这一轻辱,可见曹操的肚量。
曹操
曹操曾在他的《短歌行》里这样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当许攸来投奔曹操的时候,他甚至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出去迎接了,可见曹操对人才的重视。如此重视人才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呢?这跟杨修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杨家世代簪缨,在曹操的相府中却只担任主簿之职,杨修对此是很不甘心的,所以经常卖弄聪明,期望能够得到曹操的赏识。但是曹操对他的卖弄早已心怀不满,因为杨修老是盯着曹操,整天想着自己出色的才华破译曹操的思想,而不是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计策,甚至在立庶立长这样敏感的问题上,杨修也屡屡插手。
有一天,曹操为了考察两个儿子的才能,命令两个儿子出邺城门,并在暗地里吩咐守门人不要让他们出去,目的是看他们如何应对。结果,曹丕果然被挡住了,曹植却斩杀守门人而出,于是曹操就认为曹植比较有才能。而实际上,这个主意是杨修出的,曹植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比曹丕“能”。杨修的插手,干扰了曹操对两个儿子的考察,引得本来就对他颇为反感的曹操起了“杀修之心”。杨修卖弄聪明,希望得到重用,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他过于把目光专注在曹操身上,而不是军国大事上,以致除了解读曹操外,几乎一无建树,终于因此赔上了一条性命。
在行军途中,曹操以“鸡肋”作为夜间口号,聪明的杨修立即就推断出,鸡肋就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意思。现在的情形就像鸡肋,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曹操有这样的心思,明天必定班师。这个推断可以说是准确无误。但是这种破译有什么积极作用呢?没有。只有曹操所说的“乱我军心”的消极作用。即使是在现代,杨修这样泄漏军事秘密、动摇军心也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更何况是在古代,攸关战争胜败,曹操此时的情绪已经上升为“大怒”,喝令刀斧手斩了杨修,并将首级号令辕门之外。
对于曹操这样爱才的人,如果你能为他的军国大事出良谋、划妙策,就算别的地方有点差池,他也能容忍的。但如果不知天高地厚,整天不干正事耍嘴皮子卖弄聪明,这就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了。就此而言,杨修的聪明并不是智慧,只是碍事的小聪明。杨修不能了解曹操最需要的是军国大事上的帮手,而不是放在鸡毛蒜皮的无用小事上的小聪明。作为一个下属,处处显示比领导利害,而不是帮助排忧解难,这终究是情商太低的缘故,也是致命的弱点,下场悲惨其实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