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的右下额叶皮质是大脑的“刹车”部门,有抑制冲动的能力,比如,它可以抑制住愤怒时打人的冲动或减肥时想吃甜点的冲动。该研究还发现使用无痛无感的电刺激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右下额皮质,就能使人的自制力得到增强。此外,该研究的最大亮点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电击疗法技术,为传统的、备受争议的电击疗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研究把电极直接贴在受试者的头部,产生的电脉冲极其微弱,受试者根本难以察觉。
在西方的小说、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电击疗法常常“面目可憎”,经历电击疗法的病人要承受极大的痛苦。但真实的电击疗法并非如此,当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之后,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温柔”的真相。
癫痫病启发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又称电休克疗法或电痉挛疗法,简称ECT。是经由电击脑部的方式来诱发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一般被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等病症。当所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无效时,医生就会使用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是1938年由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和比尼发明的。他们的研究则是受到匈牙利精神病医生梅杜纳的启发。1934年,梅杜纳在研究中发现,急性期的精神病病人在癫痫发作后精神病症状有所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自发抽搐后其精神分裂病状也会得以改善。于是梅杜纳开始思考,既然抽搐有可能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病症状,那么如果能找到一种易引起抽搐又不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了。梅杜纳试验了很多次,最后选用了樟脑作为引发精神病患者抽搐的物质。
他的首位治疗对象是一个长期木僵的43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杜纳给这位病人注射了樟脑,注射之后45分钟,病人突然癫痫发作。在18天内,他为该病人注射了5次樟脑,最后病人的木僵症状完全消除了。不久,这种治疗方法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他曾经做过用电流诱发动物癫痫的实验研究,认为电流是引发抽搐的最简便的方法。当他知道梅杜纳使用药物抽搐疗法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立刻想到也许可以用电流诱发抽搐从而治疗精神疾病。于是切莱蒂开始着手研究,他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做“电休克治疗”研究,其中小组成员就包括比尼。在开始的实验中,他们直接将用于照明的电的正负极分别置于狗的口腔和肛门,结果有一半的狗死亡,比尼发现,这些狗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电流经过心脏扰乱了心肌生物电节律,于是他把正负电极放在狗的两颞(头颅两侧靠近耳朵的部分)从而使心脏处于电流环路之外,这次的实验结果并无一条狗死亡。随后切莱蒂和比尼两人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来继续研究,最后确认了抽搐对大脑并不会造成损害,从而确定了电击疗法的安全性。此后,他们开始将电击疗法用于人类精神疾病的治疗。
1938年,比尼用自己组装的简易仪器治疗精神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比尼首次给病人通80伏电压,病人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然后又通了90伏电压,病人出现轻微的抽搐,最后随着电压升高病人开始全身大抽搐,意识完全丧失。该病人经过9次这样的治疗后,其精神病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生活和工作也恢复了正常。此后,这种治疗方法因其操作方便、危险性小、疗效确定等特点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但经过长期的使用和研究发现,大脑在通电后会使肢体肌肉过度剧烈痉挛从而导致关节脱位和骨折,而这些弊端也限制了电击疗法的使用。
“南美箭毒”让电击疗法更安全
1941年,研究者首次在治疗前使用一种肌肉松弛剂——“南美箭毒”,然后再进行电击治疗,从而消除了关节脱位和骨折等并发症,而且即使本身就有骨折的精神病患者也可以采用电击疗法治疗。从此之后,在治疗前注射肌肉松弛剂也成了电击疗法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又发现如果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状态下注射肌肉松弛剂,会导致呼吸肌麻痹从而使得患者产生窒息濒死感,造成患者极度紧张不安。因此电击疗法又得到进一步改进,即先给患者麻醉,在患者处于麻醉的状态下注射肌肉松弛剂,这样患者不仅没有不适感,而且清醒后也不会感到痛苦。
但由于媒体对电击疗法的副作用的大肆宣扬,电击疗法的使用在1950~1970年间呈下滑趋势。例如,《纽约时报》曾有文章认为,电影《飞越疯人院》增加了人们对电击疗法的恐慌和畏惧。但电影中的治疗程序并不符合现实中电击疗法的治疗程序。在现实生活中,在电击疗法开始之前,病人已经进入麻醉的状态,肌肉也已经处于放松的状态,所以患者并不像小说或电影中表现的那样痛苦。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学会发表了一篇关于电击疗法的报告,报告支持将电击疗法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之后的10年中电击疗法依然备受批评,不受大家的欢迎。在20世纪80年代,电击疗法因其治疗重症抑郁症具有高效且便宜的优点,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电击疗法的使用也开始增加。1985年,国际心理健康机构和国际健康机构在关于电击疗法的发展上达成共识,即虽然电击疗法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电击疗法对治疗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2005年,世界健康组织提出了电击疗法使用的三点建议:第一,必须在征得病人同意之后才能使用电击疗法;第二,在使用电击疗法之前必须给病人麻醉使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第三,不得用于儿童。
电击疗法,重症病人的福星
关于是优先使用电击疗法,还是先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好转再使用电击疗法,不同的精神病学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于重症抑郁症患者一般认为首选电击疗法,因为重症抑郁症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自杀倾向、木僵状态和绝食等症状,如果使用药物需要至少两周才能起效,在这两周内患者最容易自杀,所以这时候需要首选电击疗法,电击疗法起效快,经过2~3次治疗,抑郁症状就有一定的改善,在4~6次治疗后抑郁症状就可以消失了。此外对于那些使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或者副作用明显的患者(如中老年人),电击疗法也是最好的选择。研究发现电击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达70%~100%,而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只有60%~80%,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临床上电击疗法对于躁狂症治疗的有效率也高达80%,与治疗躁狂症的药物锂盐相比,电击疗法见效快,对于急性期的躁狂症尤为重要。此外,电击疗法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能够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和幻觉症状,能够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现象。电击疗法还可用于治疗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症性厌食、神经症性贪食、神经症性呕吐等精神疾病。
电击疗法比分娩风险更小
关于电击疗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美国精神病协会曾报告:现代改良的电击疗法是在全麻下进行的医学造作中危险性最小的,比分娩的危险性还要小得多。并且随着麻醉技术越来越先进,电击疗法的危险性已经降到极低。但是在电击疗法治疗过程中,由于血压会暂时升高,所以一些有心肌梗塞、颅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使用电击疗法,其他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电击疗法。电击疗法产生的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头晕、头痛和轻度的意识模糊,但这些问题都会在一个小时内消失,即使常出现的记忆障碍,也会在几天之内恢复。
最近,科学家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电击疗法即深度脑刺激疗法(DBS),该疗法主要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然后通过电极,定期进行电脉冲刺激。这种疗法类似于给心脏病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具有可逆性和可调节性,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脑中异常的电信号,从而有效地消除症状。很多临床经验都表明DBS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病症。
总之,电击疗法由于其立竿见影的效果被美国医学学会和美国心理学学会推荐使用,所以电击疗法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发展得很迅速,并且日趋成熟。但在我国电击疗法的使用还不太普遍,相关人才培养标准也较为落后。电击疗法需要安全的治疗和监护仪器,要求有专职的麻醉医师,实施医师必须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所以必须具备以上种种条件的医疗机构才能进行电击疗法。因此,不是电击疗法本身让我们惧怕,而是治疗过程的不规范导致了人们对这种疗法的排斥。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专业医疗人员的增加,电击疗法将彻底摘下“可怕”的面具,呈现其治病救人的“温柔”真相。
(via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