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王者荣耀推最严防沉迷政策 小学生:难道都是我的锅?

如果说去年被大家公认成为标志性甚至是现象级手游拿出来全民讨论的是阴阳师,那么今年代替这个地位的对象,在鹿豹座小编看来则肯定是王者荣耀。从今年开始关于这款成为现象级的手游就如潘多拉魔盒,被不断地释放出各种让人热议甚至匪夷所思外加令人惊悚的新闻,而新闻的提及对象无一都是十几岁的未成年人。

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等等。包括最近一位杭州某中学老师的一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的文章说到“手机游戏正在变成新时代的黑网吧”论调更是把这款游戏推向妖魔化,以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款被玩家们戏谑为“王者农药”的手游凭借成功运营实实地让玩家中毒不浅,但同时也暴露出各方面的问题。

可能迫于舆论压力,腾讯此次终于是推出了一番强力的防沉迷政策:12岁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时。


腾讯表示,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并表示这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而腾讯的三板斧,则分别是:

  1. 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2.配合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绑定硬件监护人可一键禁玩;3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我们都知道此前所谓的对未成年的防沉迷政策一直是在pc端的网络游戏实行,而此次腾讯开始把强化版的防沉迷政策推行到手游端,一方面是开创了某种历史,同时也证明,未成年的游戏平台正逐步向手机端大量转移。

政策发布后,该消息就立刻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以至于连BBC都报道了一下。


当然网友们对此次的政策评价都不一。有的说防沉迷的不该只是小学生,有的甚至说是该防沉迷下中老年人……从总的评论来看,大家对这一政策其实并不持乐观态度,这种事好像并不新鲜。其实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一直是不曾停止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今只不过是把内容换成了手游罢了,不同的人群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都有着自己的观点,但同时,这些不同的观点以及目前腾讯不得不强力推出这些政策则恰巧反映出各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这可能这并不是单单小学生自身的问题。

那么这一举措推出,我们成年人们是否真的就能开心地摆脱小学生们的坑,愉快地玩耍呢?可能并不见得。比如,孩子们只要可以接触到手机,就能轻松地用父母或者长辈们的身份证号进行账户绑定;再或者直接在网上搜索身份证号,立刻就能找到可以绑定的身份证,这样一来防沉迷也就形同虚设。这些小把戏可能各位网友们并不陌生,甚至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偷偷干过。



因此,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回归到一处,那就是如何让游戏真正识别是未成年登陆,从而对其游玩以及充值进行限制。那么对于这一问题,真的就没有解决方法吗?

有些机智的网友就提出了貌似可行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刷脸”。


但是说到“刷脸”,这一措施可能对游戏平台方面的技术投入以及智能手机的配置普及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更重要的是,游戏平台方是否愿意牺牲利益进行投入,家长们又是否同意刷自己的脸给孩子们玩,又或者孩子们只要有手机,是否可以刷别的成年人的脸来玩?

所以说到底没有百分百对未成年人游戏游玩进行限制,或者说进行限制本身就存在某些问题。想让孩子适度游戏,从来都不是游戏平台单方面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小学生们可能真的不能单方面背锅。

对于腾讯方,王者荣耀作为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之一,进行最大化吸引玩家游玩以及充值无可厚非,他干了自己应当干的事情,同时干得还不错。此外,游戏制作方在以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作为游戏内容素材,这方面也对未成年人科普历史知识有点益处,只是部分内容出于游戏整体设计及考量,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史实,这也有待讨论。同时由于玩家涉及未成年人,且数量大并且出了一堆问题,腾讯也力所能及地进行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也符合大众的预期。只是作为互联网企业的腾讯可能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把握好尺度,并且在这方面需要走得更远,考虑更多。

大量未成年人成王者荣耀玩家,并且出现各种问题,这同时也有家长、学校是甚至是整个社会氛围的锅。靠强行限制孩子游戏并非一劳永逸。孩子出问题暴露的可能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问题,甚至是未暴露的巨大隔阂以及矛盾。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相互尊重,共同成长,可能才能够更好地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单一限制并不清起作用,孩子可能总有方法或者总会想法设法去继续沉迷。

包括学校及社会,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沉迷手游等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态度。因此鹿豹座小编也认为,我们(这个我们有必要是社会、家长、学校、游戏平台等等)更多地是应该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尊重他们,达成彼此认同,帮助建立对游戏的正确态度,或许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当然,这是一条长远的路,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