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藏品不少,飞机有30余架,其中最夺人眼球者是一架绰号为“黑寡妇”的战斗机。通体黑色、个头巨大的它,常与“全球仅存两架”的描述联系在一起,异常珍贵,乃是北航镇馆之宝。另一架仅存的“黑寡妇”在美国俄亥俄州空军国家博物馆,同样是属于镇馆级别的宝物。
专为夜间战斗而生
“黑寡妇”,官方名称P-61夜间战斗机。这是美国人在二战时期研发出来的军用飞机,第一次上天的时间是1942年5月26日。
二战的烽火正在熊熊燃烧,为了对付纳粹德军的夜间空袭,英国做了许多尝试,如给战斗机装探照灯,改装了一些雷达装到飞机上去,使其能在夜间出击,进行拦截,但效果却不太好。
情急之下,英国向美国求助。他们给美国带去了许多绝密军事技术,雷达是其中之一。交换条件里有一条,美国为英国研发出一种搭载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研发夜间战斗机的事情落在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头上。陆航制定出技术标准后,公开招标,美国20余家飞机制造商,只有两家前来竞标。搭载雷达的夜间战斗机,并非一件容易制造的东西。最终中标者为诺斯罗普公司,这家公司的产品包括B-2隐形战略轰炸机等。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大约一年,诺斯罗普公司确定了这种夜间战斗机的设计方案。与大多数只装一具发动机的战斗机不同,这种夜间战斗机是装两具发动机的双身设计,之所以如此,全在于机上搭载的那具雷达,此乃“黑寡妇”灵魂之所在。即便有英国人的保密技术相赠,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雷达,依然尺码颇大,不得不以这种双身设计以配合。
陆航给其编号为P-61,P是pursuit的首字母,意为驱逐机——战斗机的旧称。又因其专用于暗夜作战,猎杀敌军轰炸机,火力凶猛,便得了一个“黑寡妇”的绰号。黑寡妇是北美一种常见的剧毒蜘蛛,毒性为响尾蛇的10倍,特别是其交配后雌蛛将雄蛛吃掉的性情令人胆寒。
当时纳粹德国忙于入侵苏联,对于英国的夜袭已经基本中止,夜间战斗机的发挥空间大大缩小。“黑寡妇”尚未杀入战场,便几乎失去战场。
英国人不仅对“黑寡妇”战机不再感兴趣,还挑起毛病来,称其速度太慢,根本不足以胜任夜间拦截德军飞机的任务,反倒向美国人推销起他们自制的飞机。这番推销之下,那些在欧洲作战的美国陆航部队将领们,竟然纷纷赞同英国人的意见,要陆航方面拒绝接受“黑寡妇”战机。
“黑寡妇”战机的支持者不多,温斯顿?克拉兹上校是其中有力的一位。他是美国陆航夜间战斗机部队的训练主官。在其力主之下,“黑寡妇”和英国人推荐的飞机进行了两次比试,按照美国陆航战史的记载,比赛结果为“所有高度上英国人的飞机都不行,被落下一大截”。
直到1944年7月,“黑寡妇”战机才正式进入对付纳粹德国的战场,那都是诺曼底登陆之后的事情了。美国在这里投入了3个夜战中队,有近40架“黑寡妇”,战果少得可怜。在意大利方向,美国早在1943年就投入了4个夜战中队,不过飞的都是“英俊战士”,他们直到1944年年底才得到“黑寡妇”,战果更加稀少。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并非“黑寡妇”无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黑寡妇”太过厉害,敌军稍有接触,便不敢再来,结果形成一种没有飞机让你打的尴尬局面。
飞援成都,猎杀日寇
在以空前残酷而著称的苏德战场,德军空中力量依然有凶狠的反扑,特别是1944年6月21日成功夜袭苏联乌克兰地区波尔塔瓦等机场,造成盟军重大损失。由于苏联夜间战斗机部队力量不足,美国遂提出派几个装备“黑寡妇”的夜战中队去那里助战。不料苏联方面对此态度冷淡,声称不用美国帮忙。于是原本都装船运到了埃及的几个中队只得另飞他地,其中一个番号为427的夜战中队于1944年9月底被调往了印度,划归中缅印战区。
所谓中缅印战区,乃是二战时期盟国对于中国、缅甸、印度战区的一种划分,主要的地面部队为中国军队,英美则提供海空力量,对手自然是日本。
在427中队到来之前,有番号为426的夜战中队到达此地。426中队刚刚弄好4架“黑寡妇”,就被紧急调往中国。目的地是成都新津机场,时间是1944年10月5日。
盟军在亚洲最担心的事情是日军对成都发动报复性轰炸。成都是出击基地,B-29的作战的路径是从印度满载燃油飞到成都,然后在成都加油并带上炸弹出击。B-29返航后会在成都地区机场休整几天再飞回印度,难保遭到轰炸的日军不会恼羞成怒,前来袭击,那时密密麻麻停在地面上的B-29机群可是绝好的目标。
有鉴于此,盟军已提前让陈纳德抽调一支战斗机联队(番号312)驻防成都,有200余架战斗机。但唯独没有夜间战斗机。9月8日午夜时分,20航空队刚刚轰炸完伪满洲国昭和制钢所,就有一小队日军轰炸机从沦陷的汉口机场起飞,夜袭成都。日军的袭击并未造成太大损失,但造成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成都百姓也颇为恐慌,最糟糕的是312战斗机联队200余架战斗机,竟然只能起飞一架拦截,而且根本就没找到敌人在哪。
此后日军屡屡夜袭,规模不大,有时两三架战斗机,有时仅一架,从未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但成功制造出一股恐慌情绪,让盟军时时担忧哪天有颗炸弹击中油料库或者炸弹库,引发出一场巨大的灾难来。成都百姓更是不胜其烦,有人回忆,当时警报一响,猛然惊醒的人群慌乱而拥挤地向城外逃去,有时看到探照灯发现敌机,还来不及拦截就又消失了。
盟军将日军这种烦之又烦、又颇为危险的套路称为“毒蛇战术”,忧惧其咬到要害的那一天。这一天到来的可能性随着“黑寡妇”的到来而接近于零。
10月6日,一个周五的下午,426夜战中队第一分队的4架“黑寡妇”战机降落在双桂寺机场(双流机场前身)。由于成都地区简陋的地面指挥系统尚不健全,初来乍到的“黑寡妇”基本上是孤军作战,加上对地形气候的不熟悉,最初一段时间的拦截效果并不理想,日军的“毒蛇”依然时常来扰。局面随着每一夜的过去在迅速发生变化,到了10月29日夜,在全力发挥的地面指挥系统引导下,一架“黑寡妇”成功捕捉到一架来袭日机,并以强大火力将其击落。
“黑寡妇”已然熟悉了这个战场,开始主宰夜空。
后来又有几架夜袭日机被击落,到12月19日最后一次夜袭失败后,日军惧于“黑寡妇”的威名,从此绝迹于成都的天空——白天和黑夜。
此时426中队12架“黑寡妇”全部都已到位,在成都方面夜间防御压力大大减小之后,又调出分队前往其他地区作战。大部留在印度、缅甸地区的427中队则派出了一个分队前往中国昆明,去保护那里繁忙的运输机场。
夜追飞贼,尽丧敌胆
1945年新年过后,由于盟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进展顺利,日本只得将大部分残余飞机抽调回去保护老巢,在中国战场上曾经猖獗一时的日军飞机几乎消失一空。盟军遂全面掌握制空权,其中一个重要的出击基地,乃是湖北西北部的老河口机场。
日军视这个基地为眼中钉,不惜拼凑出小队轰炸机来,对老河口尤其是机场发动夜袭。正愁找不到猎杀对象的“黑寡妇”,很快便有一架调到了这里。
由于老河口机场地处前线,机场配套设施十分简陋,更谈不上什么预警系统。当地中国军民自创了一种名为“竹警报”的“预警系统”,即在远离机场上百公里的地方,发现趁夜嗡嗡来袭之日机的农民,会以竹子猛烈敲击,在寂静夜空里这种清脆刺耳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加入这套“预警系统”的农民越来越多,传到机场的声音足够吵闹,“黑寡妇”机组人员回忆,那是“如同十几个鼓手在你面前打鼓的声音”。“竹警报”能提供的预警时间有15分钟左右,对于“黑寡妇”而言,完全足够。
“黑寡妇”到达老河口的第四个晚上,10点过后,“竹警报”的吵闹声传到了机组人员的耳朵里,他们立即驾机起飞。
“黑寡妇”很快就发现了来袭日机,其第一架已经投弹完毕正在逃窜,第二架正在扑来。用雷达将第二架锁定之后,“黑寡妇”猛烈开火,将其打得凌空爆炸。
当“黑寡妇”返回机场后,受到了中方军民热烈的欢迎。此后这一架孤军奋战的“黑寡妇”,长期守护在老河口的夜空,震慑之下,日机绝迹,直到3月底的一夜,才有6架日机突然来袭。
1945年1月29日,为解除老河口机场之威胁,日军下达了老河口作战命令,经过一两个月的准备,拼凑了3万多人,在3月底开始了此次战役。双方交战甚烈,驻老河口的盟军飞机也频频起飞助战,连那架“黑寡妇”都时而挂上炸弹执行起夜间攻击任务来。“黑寡妇”的存在让日机难以得逞,驱赶之下,连机场的边都没挨上,便纷纷掉头逃窜。操作“黑寡妇”的机组人员战意高昂,偏偏运气不太好,多次开火攻击都未能击中敌机,杀得兴起的他们一路追逐,不知不觉竟然追了3个多小时,从老河口机场一直追到了一个城市附近,并在返程燃油告急的情况下,以最后一次攻击成功将一架日机打成了火球。返航后他们才得知,那个城市是南昌。
此次作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慌,盟军飞机竟然追着他们,从700多公里外的老河口一直杀到了他们的老巢上空,那个火球成了他们心中难以除去的阴影,夜袭是再也不敢发动了,他们忧虑的是今后盟军的夜袭!
北航镇馆之宝
1945年8月15日傍晚,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成都,很快这座城市就沸腾了,惯于夜间飞行的“黑寡妇”战机已有多架调回双桂寺机场,此时也飞来盘旋助兴。
随着战争的结束,驻扎于成都的426夜战中队与驻扎于昆明的427夜战中队分队开始召回战机,准备回国。在此期间,却接连发生事故。先是一架“黑寡妇”在重庆白市驿机场降落不慎,引发大火,最后爆炸,战机尽毁。后有一架“黑寡妇”在安康机场降落时损伤了起落架,幸而未有更严重的损伤。到9月底,来华作战的近20架“黑寡妇”战机撤离,却有一架因为需要维修保养而留在了成都,被美军送给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这架“黑寡妇”正是开篇提到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那架,它从成都转到了北京,其中经历倒是颇为曲折。
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四川地区不仅是提供兵源物资的重要基地,也是许多内迁军事工业的聚集之地。当时的国民政府遂以此为基,借助近在咫尺的美国航空队支援,建起许多空军院校与工厂。许多当时国内一流航空专家汇聚于成都,更有许多当时一流的先进战机作为研习教材,其中便包括这架“黑寡妇”。
最初这架“黑寡妇”定居于空军机械校,后又转往川大。据川大学子回忆,当时还发生了一场与其有关的官司。
“黑寡妇”入住川大后,停放于锦江边,周围有竹栏以及电网隔绝,并有警示标语与标志。但1948年初,有一个船夫在锦江上撑船而过时,出于好奇,想翻进去看个究竟。大约那船夫也不识字,不知道那是电网触碰不得,结果当场触电身亡。家属立即上诉到成都地方法院,时任四川大学校长的黄季陆作为法人代表成了被告,最后宣判结果是川大败诉。判决理由为白天通电、无人看守,船夫又不识字,被判处过失伤人致死罪,负责支付死者丧葬费和生前抚养人的生活费。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集中力量发展航空工业,将清华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与川大航空系合并成为一所专业的航空院校,此即后来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川大航空工程系近200名师生也在1952年转往北京,还带上了4架教学飞机,“黑寡妇”便身在其中。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中,这架曾经守护过中国夜空的夜间战斗机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遗憾的是,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回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维护,这架飞机境况堪忧,连机头标志都已经接近于消失。数年前,美国方面提出要用两架F-14战机交换这架“黑寡妇”,相关部门对“黑寡妇”才加以重视。在发现其独有的航空文物价值之后,这架飞机已被翻修一新,搬进了重建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并成为了镇馆之宝。
(作者:匡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