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但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一词的由来。关于座右铭的由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与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有关。史书记载,为了纪念有春秋五霸之一称号的齐桓公,齐国人在齐桓公去世后为他专门修建了一座庙堂,并在庙堂中放置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用器具,包括一个十分独特的酒器欹器。
欹器
这种酒器的设计十分别致有趣,里面没有液体的时候,它是倾斜的,而若向其中倒入一半酒的话,它会自动直立起来,十分奇怪。某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起来到这座庙堂中进行祭拜,看到了这支设计新颖独特的酒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向庙堂中的人询问酒器的详情,并从管理香火的人那里得知这是一种叫做欹器的器具。
看着眼前的酒器,又联想到一些关于齐桓公的事情,孔子大致推断出了这个欹器的意义。孔子指着欹器,意味深长地对他的学生们说,这个酒器之所以空着的时候向一侧倾斜,而倒人大半酒水的时候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若继续加酒至满的话就会倒下去,正是在提醒人们不能过于自满,太过自满的话是一定会吃苦头的。齐桓公当时就非常喜欢这种欹器,经常把它摆在自己的座位右边,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自满。因此,在建造这座为了纪念齐桓公的庙堂时,人们便将这个意义深刻的酒器一同摆在了庙堂中,以供后人参拜。
说罢,孔子便在学生们而前将水倒进了欹器中,欹器果然像所说的那样。然后,孔子又将这一道理用到了读书上,提醒学生在读书时更要学会做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且,据说孔子回到家后也请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酒器摆在自己的座位右边,以时刻警示自己。据说,到了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经请人为齐武帝的儿子做过一个类似的器具,以示警醒。在这之后,在座位右边放置欹器渐渐演变成了将文字镌刻在金属器具上,但座右铭的叫法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说,座右铭一词来源于宋朝,当时有个非常喜欢史书的人名叫吴介,他对史书不光是读读而已,还会将书中看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抄写下来,并放在自己座位的右侧,作为自己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来源。随着他缩写内容的增多。他家的墙上、桌子上便一天天布满了各种警句名言。这便是“座右铭”的由来。
这之后,这种将激励自己的文字刻在物品器具上的做法便渐渐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勉励自己的一种习惯做法,而写在上面的文字就叫做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