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是战争的导火索,也是战争的武器,更可以在古代战争中起到翻云覆雨、一锤定音的作用。我们熟悉的三国故事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认识到谷物重要性的一方往往是战争的胜利者。
东汉末年的乱局中董卓是一个特殊的玩家,当时的士人郑泰点评过当时的武装力量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董卓在上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洛)伊始就掌握了3000名只听命于他自己的湟中义从和秦胡兵。在洛阳城的风云变换中,董卓通过各种手段拿到了关中地区4万凉州军的指挥权,怂恿吕布杀死丁原掌握了并州军,郑泰口中最强的六只武装力量他一个人控制了三只。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董卓凭借着这三只武装力量为所欲为,成了众矢之的。关东各地很快形成了反对董卓的联合势力,凭借着手中的强兵,董卓依旧可以和众多的三国群雄过招不落下风,绝食奸雄曹操和江东猛虎孙坚都在他的军队手上吃过大亏。董卓集团的覆灭却和粮食密不可分,董卓在面对关东联军围攻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洛阳作为首都的政治重要性,而是把洛阳当成了大钱包。
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城随意抢劫,还把洛阳郊外的皇陵洗劫一空,在关东联军逼近洛阳时董卓下达了迁都命令。洛阳城内的百万人口半数被董卓的的军队强行迁往长安半数迁往徐州,这上百万人的财物都成了董卓军队的禁脔,全军上下都发了财。来到关中后,董卓在陕西堳县修筑了郿坞,储存了足够自己全家二十年食用的粮食和搜刮来的财富。在董卓的布置下,主力凉州军驻扎在今天的豫西山区,凭借着弘农郡的山川之险对抗关东联军,而后者不但没有追击反而回到各自地盘上展开了自相残杀。董卓似乎并不太相信并州军的忠诚,将并州军的首领吕布安置在长安城自己身边,并州军驻扎在关中。由于并州军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凉州军,董卓认为自己不用担心并州军会反叛。
东汉末年的关中已经不是秦汉年间的关中,《史记》中的西汉关中人口占天下三成,财富占据六成,是地道的天府之国。而东汉的关中和凉州却远不如西汉年代,关中地区的精华京兆尹长安一带按照《后汉书》记载的永和五年的户籍资料是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人)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左冯翊郡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右扶风郡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东汉政府登记造册的人口总数是五十二万三千八百六十,东汉末年遍及三辅地区的战乱中这些人口能不能保有半数都是一个未知数,数万户三辅居民已经迁往益州成了刘焉统治核心东州军的基础。被董卓毁掉的洛阳地区,此前的人口是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这些人口大半成了董卓部下手里的冤死鬼,以至于曹植青少年时代游历洛阳时看到的就是一片无人区。
董卓的老家凉州从来就不是东汉的人口密集地区,凉州的人口是四十三万一千九百七十四。凉州的人口还在连年羌人动乱中损失的很厉害,凉州本土还有韩遂、马腾等一干人等联合羌人和董卓抢地盘抢人口。董卓统治下还包括弘农郡,它的人口数字是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东汉末年董卓统治下的人口就是这些,而且要命的是凉州军的强大建立在整个东汉帝国其他地区的支援之上,凉州地区包括临近的三辅地区的出产本来是供应不了数万凉州军的开销。更何况凉州和三辅地区被战争破坏的很厉害,摆在董卓眼前的就是兵强马壮粮少的悲催局面。董卓在人生最后几年对关东联军无所作为可不是他不想报仇,实在是有兵无粮没法主动进攻。缺粮缺人的董卓和未来的诸葛亮一样把扩张的目标放在了益州,他主动派司徒赵谦出兵益州,在益州本土势力犍为太守任岐、益州从事陈超对抗刘焉失败后和益州校尉贾龙一道进攻刘焉。董卓想利用刘焉集团和益州本土势力之间的矛盾将势力扩展到益州,但刘焉也不是弱者,董卓的扩张图谋失败。
董卓是其集团内认识到粮食作用的第一人,他的部下却没有这份认识。董卓在公元192年被吕布杀死后,凉州军军心一度大乱,王允的处置不当激发了这群武夫作乱的决心。昔日的凉州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打着为董卓复仇的口号杀奔长安,吕布不敌人多势众的凉州军只能撤退。李傕郭汜等人战术能力不错,李傕还一度击败过东汉末年的名将朱俊,后者在讨伐黄巾军时战绩要明显优于董卓,但大局观念极差,他们把三辅地区的居民当成了予取予夺的提款机,丝毫不考虑来年生产问题。公元194年三辅地区的发生了旱灾,谷物价格高达每斛50万钱。同时代刘虞统治下的幽州每石粮食价格不过三十文,是秦汉时代的最低,是东汉的平均粮价的三分之一,已经接近《史记》货殖列传中谷贱伤农的每石20文的最低价。自然灾害和凉州军肆无忌惮的掠夺杀戮让三辅地区人口骤降,粮食生产就越发减少,人吃人成了三辅地区的常见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后来的一则轶事看一下当时的惨状,曹丕的好友王忠时就在三辅地区,他靠着吃死人肉活了下来,曹丕和王忠开玩笑的方式就是拿着无人认领的骷髅头挂到王忠的马头上。但李傕郭汜等人依旧感觉良好,甚至为了争权夺利再度大打出手,把三辅地区彻底烧成了白地。他们的争斗彻底毁灭了凉州军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两人争斗后不久汉献帝回到了关东,被曹操迎接到许昌。曹操的理由只有一条许昌有粮食,让饿了很久的汉献帝心动不已。李傕郭汜二人也很快死于非命,他们造成的巨大破坏使得他们无法继续获取资源保证自己部下的忠心,所以失败的几乎无声无息。李傕郭汜死后不久他们的老战友张济也离开了弘农郡地盘,带着队伍南下,原因就是找粮食吃。
张济的地盘也遭遇了自然灾害,只好南下四处寻找粮食。离张济人马最近的富庶地盘就是刘表统治下的荆州,张济只有自己动手率领大军替刘表解决多余的粮食。没成想张济却在阴沟里翻船,在战斗中被流矢命中丧命,东汉末年的刘表军中看来是有不少狙击高手,刘表面对的强敌中孙坚也是死在流矢之下。张济去世后,他的侄子张绣继承了他军队,这支凉州军主力并未遭到多大打击依旧有很强的战斗力。刘表出人意料的派来了慰问使者,向张绣提出了“收购”建议,刘表负责提供这支凉州军的粮食供应,张绣依旧负责指挥这支军队,为刘表把守荆州北大门宛城。
东汉末年的乱局中经常出现各路武装像蝗虫一样抢掠一空,到最后自己找不到足够的粮食散伙的情况,李傕郭汜的武装力量瓦解就是这种情况。张绣统帅下的凉州军也是一只寻找粮食的难民武装,这样的诱惑是张绣无法拒绝的条件。张绣不答应的话,张绣的部下会另外推举他人。张绣的这支凉州军在东汉末年战斗力很强,在对曹操的战斗中保持了胜多负少的战绩,算得上是当时少有的强兵。但没有稳固的粮食来源,使得他们始终寄人篱下,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