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王导和庾亮的矛盾关系,评价郗鉴

王导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不陌生的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人们所常道。至于郗鉴和庾亮,则没有东晋立国之相王导那样著名。尤其“流民帅”郗鉴,显得没有太大的名气。

但是只要熟悉魏晋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存在。本选取王导,郗鉴,庾亮三人是因为他们在江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人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探讨东晋王导的文章,在日报上发表。即上一篇的王导之于东晋的作用对于王导做了简单的评价,王导在“机政”方面做的是十分到位的。

东晋政局主弱臣强,晋元帝和晋明帝为了挽回政局做了两次夺权的尝试。第一次是晋元帝时期,刘隗刁协充当晋元帝夺权爪牙,力图崇上抑下。结果王敦顺流而下兴兵“清君侧”。义兴强宗周氏打开城门,王敦兵芒威慑建康,一批风骨之臣丧命。第二次是晋明帝时期,晋明帝企图利用宗室和外戚力量制衡东晋士族和侨族。结果庾亮凭借其皇亲国戚的身份干涉了这次势力平衡,明帝夺权失败。

两个人物:王敦,庾亮。

王敦。王导的从兄。王敦兵变时王导为了保全王家宗族长跪宫外不起。王导支持的是门阀格局,但是绝对无心动摇皇权。王敦身为统兵大将,将略机变长于王导,但性格并非王导的谦退有礼。听闻元帝夺权,立刻兴事问罪。王敦王导兄弟二人文武各守一方,使渡江的王家成了江东大族。王导之所以能久居中枢和王敦领兵在外的震慑是分不开的。后来王敦在第二次作乱时病逝。

庾亮。第二次明帝夺权的关键人物。在支持门阀格局上庾亮和王导是利害与共的。但是蛋糕保住了,谁来分蛋糕分多大就需要实力来说话。庾亮引咎出建康,实则为了和王导抗衡并逐步取代王导。我们提起庾亮夺权,就要说到东晋地方的几个强藩。其中在王导庾亮矛盾日益白热化的时候,有这么几个人物。门第低微的荆州陶侃,实力派人物,庾亮一时无力拿下陶侃,是在陶侃去世后杀了他儿子陶称兼并荆州。江州温峤,第二次王敦作乱时的关键人物,但是人微言轻,只是并州刘琨的一位使者。庾亮经过一系列斗争后拿下了江州荆州,本身出镇豫州,领三州刺史。这个时候庾亮在外,王导在内。。看似王导是近臣,但王导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抗衡庾亮,处境不利。庾亮曾经与陶侃密谋废掉王导,但是一直没敢动手。

总结一下王庾关系。他们在维护门阀格局上是进退一致的战友,但是在攫取政治领导权时就成了敌人。庾亮依靠地方实力,而王导依靠的是自己的一些家族势力和个人名望。但这些是不够的。

什么让庾亮如此忌惮?这就出现了本文的另一位人物:高平人郗鉴。

郗鉴统兵京口,拱卫建康。前文提到过,郗鉴的身份是“流民帅”。说的直白点就是北方南下的民众的领导。这样的人在江左是很难进入中枢的。而且自元帝时起,对于南下流民的安置都是至于长江以北以卫建康,不让其南渡。而王导则因时而变,政治策略是结交郗鉴。

流民虽然不能南渡,但其力量不容小觑。不论是之前庾陶合谋,还是后来庾亮独霸三州刺史,都不能忽视这支力量。正因为郗鉴坚持跟王导站在一起,所以庾亮只能按兵不动。郗鉴支持王导固然有其私人考虑,但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利益。

郗鉴的家族后来在京口广陵一带形成了势力,郗鉴在时没有郗家认可旁人很难插足流民势力。郗鉴为人正直有节操,忠于晋廷和国家社稷。流民在郗鉴经营下也有了安身立命的去处。笔者认为郗鉴有两大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抵抗北方势力南下侵扰,第二个就是支持王导尽可能消解士族之间的权力斗争。郗鉴作为一个侨族得以在江左立足,位列三公和他的功劳才能是分不开的。

王导,郗鉴,庾亮三人于咸康五年前后相继去世。三人之间有恩怨,有争斗。但是更多的,他们为晋的稳定或多或少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