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绝句》,描写了唐玄宗十分宠爱杨贵妃,得知杨玉环喜欢吃新鲜荔枝后,专程派人去岭南采摘荔枝。
但是荔枝生南国,且不耐久藏,难以保鲜,正如白居易说的:荔子果甫离枝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不禁要问了,古代没有冰箱,担任护送任务的是如何使荔枝保鲜的呢?
其实,你也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
第一种,密封法。将新鲜摘的荔枝,连枝带叶放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罐内,再取适量荔枝蜜(最好是荔枝蜜)煮沸起锅冷却后,加入陶瓷罐内,最后加盖密封,罐口用蜡封口,置于通风干燥之处贮存,可保鲜至明年元旦。春节时,可作为待客之品,那时的荔枝,仍美味如初。
第二种,移植法。这个办法据说是北宋大奸臣太师蔡京发明的,由他家乡仙游枫亭选小株结果的荔枝栽瓦瓮中,以海船运出湄洲湾直抵汴京。徽宗尝到新鲜的荔枝,龙颜大喜,还赋诗一首: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
玉液下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醋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芝。
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方法记载在《稼门集》里:“当雨水季节,遴选大株荔树之正枝,用竹刀于分枝处微剔其皮,再用笋壳裹沃土包之,截大竹筒为外围,日以甘泉灌溉,谓之“压条”。到十月,压条托根已固,开始锯下来种到地上地,谓之“分栽”。之后,购树植诸荔园中,剪老芽,剔繁枝,不半月复茁新枝,谓之“节宣”。小树性畏高燥,复畏霜霰。雨少则沃以肥水,凌寒则覆以草棚,谓之“养性”。次年,花时尽摘之,不使结实,就可以载舟北上了。于路上,还要换新桶,以细竹支架柔枝,编竹丝为网,防蝙蝠、鸟鹊啄食,谓之“护果”。为此贡荔“匪特色香味与土产无殊,且结实完好计可得五六百枚。”
说真的,这种办法有种竭泽而渔的味道,年年都要进贡,年年都要老百姓挖树。要知道,种好一棵荔枝树不容易啊。
当然,民间也有保鲜的办法,正所谓:古人自有妙计,穷人自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