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母乳性黄疸?|“芝香”母婴健康谈

本文由单芝香女士授权发表。单芝香女士是主任护师、助产士,长期在妇产科一线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母婴保健经验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或近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根据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早晚,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一、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多在出生后一周内的母乳喂养儿,常与母乳摄入不足有关。常见于母亲缺乏喂哺知识、乳头问题、乳汁分泌不足、过早喂糖水而对母乳需求减少及无效吸吮,使新生儿肠蠕动减少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使胎粪排出延迟,胆红素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增加,造成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在出生后两到三天,高峰常在四到五天,与生理黄疸相似,但血胆红素值较高,可大于20mg/dl。因生后早期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

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迟发型系发生在出生后一周以后母乳喂养儿,黄疸出现在生后七到十天,可在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或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高峰常在生后两到三周,持续四到六周,甚至更长。血胆红素在12-20mg/dl,重者可达25mg/dl以上,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无任何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很少引起胆红素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