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
战后许多年过去了,经历几次结婚,生孩子,离婚还要写书,这时他带着他的女人来到巴黎。他给她打来电话。是我。她一听那声音,就听出是他。他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音。她说:是我,你好。他是胆怯的,仍然和过去一样,胆小害怕。突然间,他的声音打颤了。听到这颤抖的声音,她猛然在那语音中听出那种中国口音。他知道她已经在写作,他曾经在西贡见到她的母亲,从她那里知道她在写作。
对于小哥哥,既为他,也为她,他深感悲成。后来他不知和她再说什么了。后来,他把这意思也对她讲了。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先看电影再读书,因为一本好书给人的遐想是无限的,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对所有人物都同样适用。但这次我是先读过了书才看的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电影中人物的对话声都很小、很微弱,配合上光影的布置,好似真的将全文悲伤的基调渲染出来了。
以前我总喜欢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流泪感叹,但如今才发现,更有力的文字不是让你哭,而是让你想哭却哭不出来,一股忧郁闷在心里,抬头望望、低头想想、左顾右盼也无法消解这股忧郁,只能依靠感悟来化解。《情人》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开篇的确惊艳,文笔是一位老者的回忆语气,一直延续着娓娓道来,给人以愈渐浓郁的情感深化,只到结尾,这股悲伤的曲子戛然而止,才发现情感已累积到这等地步了,只能叹叹。
他爱她,却舍不下他的财产,抵不过家族的阻碍,东方男子:有些懦弱,某些方面却也大胆。她老的太早了,以至于爱与不爱都无何分别,我也不知该祝福还是该惋惜。《情人》是一本好书,也是一部好电影。书中和电影中的唯一发笑点,恰好都是她的母亲看见他拿出那么多钱付账时候的笑,电影的演员演的恰如其分,那一刻我几乎就像是书中的旁观者了。
注:楷体部分为摘录内容,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