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什么先消灭这个国家?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经过多次兼并战争,很多小国被消灭,最后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实际上,七雄局面的出现,不仅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而且也奏响了中国统一的前奏。

当时,各国为增强国力,先后展开变法运动。如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不过,成效最显著的当属秦国的商鞍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改革,至秦王嬴政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秦国国力日益增强。军事方面,实行郡县征兵,完善军队组织,军队战斗力猛增;在统一战略上,尤其是秦昭襄王,改变了常常失利的劳师远征策略,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策略。

在统一战争中,秦国的内部逐渐优化,其外部空间也十分有利。当时,其他六国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且长期战争,各国实力被严重削弱,已变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面对强秦的“咄咄逼人”,六国也曾数次合纵抗秦,但始终抵不过秦国的连衡策略,无法形成长久而统一的抗秦力量,最终都被秦国各个击破。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在李斯、尉缭等协助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丞相李斯继承范睢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建议嬴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一统天下。

在六国中,秦国选择先灭掉韩国。

公元前231年,秦军进攻韩国,韩国不得不割地向秦求和。但是,秦王没有给韩国任何喘息之机,次年就命内使腾攻占了韩国都城阳翟,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两年不到就灭掉韩国。

那么,秦国为什么要先消灭韩国呢?

首先,战略位置重要。

我们知道,秦国在当时中国的西部,远离中原。如果秦国想要东进入主中原,必须经过和秦国直接接壤的韩魏赵三国。

韩赵魏三国之中,和秦国最近的是韩国,且遏制了秦国经由函谷关东进的道路,秦国想向东有所突破,必须先清掉韩国这个路障。

其实,韩国刚开始时是在山西南部的,后来向南发展消灭郑国后,就将都城从山西南部迁移到新郑。后来韩国在山西南部的土地被秦国分割开来,韩国干脆将这片土地送给秦国。但当时的韩国守将不愿归降秦国,而向赵国投降。后来就发生了,为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的秦赵长平之战。

其次,攻下韩国,就能隔断其余四国军队聚集,从而实现各个突破。

历史上的韩赵魏其实是一家,后来的统治者也明白唇齿相依的道理。在秦王嬴政之前,只要秦国进攻韩赵魏其中一个,其他两国肯定施以援手,特别是其中实力较强的赵国,不但援助韩魏,还援助其他两国。

于是,秦国在公元前236年,趁赵攻燕、国内空虚时,大举攻赵。经过数年连续攻赵,秦国极大地削弱赵国实力,使得赵国没有能力再援助其他国家。

再次,韩国是当时的经济枢纽。

当时的韩国不仅是军事要地,还是经济枢纽。虽小,但资源却十分丰富,经济实力不容小视。

秦国统一中国进程:前230年灭韩;前227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