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为什么称为“买东西”,骂人“不是东西”?

买东西是现代人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东和西是方位用词,怎么就成了购买物品的统称了呢?下面就来介绍下关于买“东西”和不是“东西”由来的几种说法。


“买东西”由来的几种说法

五行说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千、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京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从上面可以看出,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一是说宋朝着名的理学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见他的朋友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朱熹问:「你上哪儿?」盛温如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难道不能买南北?」盛温如回答说:「当然不能。」接着,他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释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是装不得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史遗说

根据清代康熙、干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货,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

《南齐书·豫章王嶷传》:“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得。’”似当时已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节用说

当代着名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做的解释。他认为「东西」是借代修辞格,是以部份代替全体。物产来自东西南北中,如果把物产称为「东西南北中」,显然过于累赘,自此以「东西」来借代。陈望道先生还引用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七的一段话作为佐证:「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后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后举春秋耳。」

形声说

据今文字学家考据“东”字本义为“橐”,义为“两头开口,需以绳系扎的口袋。”

而今或有人说“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为“东系”,音变为“东西”。

实其说确有所本,考虑古义需综合多方材料,不能仅以文字学释说,在上古音研究理论中有“阴阳对转”一说,而“橐”在上古为入声韵,属于阴声。“东”字为阳声韵,二者发音部位相同,提供了通转的可能性。

再论“系-西”二者韵摄相同,主元音一致。中古同为去声,上古应属平声,故也存在转化的基础。

因而归纳为“形声通转说”,以飨读者参考、修正。


“不是东西”的由来

上文介绍了“东西”一词在五行说中的由来,因为如果人不是东西,那就是南北了,南属火,北属水,在文言中,“水火”指的是大小便。

所以,骂人不是东西就是说人是大小便,相当于现代骂人话“臭大粪”。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从远古时候到现在,每个汉字在造字的时候,都是经过人的千思熟虑才造出来的,不带脏字的骂人是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