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GSMA国际标准组织在瑞典GSMA-TSG第29次会议上,将六模全网通终端相关要求的提案标准加入到《GSMA-TS.37多卡终端技术规范》当中,其明确规定了全网通终端应同时支持LTE(TDD,FDD)、WCDMA、GSM、TD-S以及CDMA网络制式。不久前,有关六模全网通终端认证标准提案同样在CAG#50会议上获得通过。
全网通终端连续获得两大国际标准组织认可,标志着全网通终端成为国家标准后,再次跃升成为国际标准。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阉割机”仍然肆意侵害消费者,“绑架”用户选择权,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和吐槽的焦点,厂商和用户同时发起“抗议”。
什么是阉割版全网通?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手机基带芯片层面已经完美实现了全网通功能,可以通吃三大运营商的4G/3G/2G网络。而阉割版手机就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掉其它运营商网络的频段,让手机只能支持一家运营商的4G网络。
例如某运营商大力推广的4G+手机,当与其他运营商的手机卡处于副卡位置时,其他运营商网络实际只能登陆2G网络,并美其名曰该网络拥有各种优势所以优先(必须)上网。也就是说,用户花了第二卡槽的4G手机套餐费用却只能使用2G 的网络,被迫得到阉割、落后的网络服务。
某运营商4G+版本手机双卡说明
消费者总会被“高额补贴”迷惑,以为定制机促销力度大,自己花了最少的钱却买到真全网通手机,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这是变相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卖给用户阉割版全网通手机,让用户体验不了自由畅快的网络环境。手机的双卡模式只默认主卡为某运营商外,另一张卡等同于废卡,用不了别的运营商的4G网络,将用户局限在一家运营商内,制约了用户的转网,靠手机制式捆绑住消费者,如同强制消费,看似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但由于手机制式的缺失,成了一纸空谈。
为什么要推行真全网通手机?
对于全网通手机和阉割手机,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是缺乏认知和深入了解的。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阉割机有损用户选择运营商的自主权,那么全网通手机有什么好处呢?
2016年4月全网通国家标准开始发布实施,这是落实提速降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六模全网通手机可实现一部手机、两个卡槽、三网通用、4G随意切换,用户可以不再受手机制式的束缚而自主选择运营商。目前全网通手机市场销售份额已达到75%,全网通手机已成为市场主流。由于大力推广全网通手机,2016年消费者购买4G手机支出减少约180亿元,真正得到了实惠。
全网通不仅对用户来说是好事,对手机厂商来说也降低了经营风险,提升了终端产业综合实力。目前,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在内的全部国内手机厂商以及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国外手机厂商已推出近700款六模全网通手机。
阉割机你死不死?
4G时代,为了顺应大流量应用的红利,各家运营商都推出了具有较大优惠力度的4G流量卡作为全网通手机的第二号卡。比如电信的“天翼不限量”和联通的“冰激凌”套餐,相比移动的“任我用”套餐优惠很多,但是使用移动4G+手机的消费者可能就不能享受这个便利了。
从功能机时代开始,一部手机仅支持有限的网络,这是大家早已经习惯了的事情。当行业发展到要求一部手机可以随便插其中一家运营商的卡都可以功能无差别的使用的时候,确确实实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也感受到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了。虽说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设置一些规则是正常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护自身存量、提升产品增量无可厚非,但强推阉割机总显得不那么得人心,而“被阉割”的全网通手机更有违民意与市场之发展趋势。
在全网通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下,备受诟病的阉割机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