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大院”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独特风格,除了安防上的意义,还有着彰显房屋主人显赫地位的作用。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哪怕院墙高耸入云,也挡不住有心人的梯子……逼急了,还曾有记者爬上用云梯车,居高临下的去给院内拍照呢。而米国也不甘落后,听说,最近直接给白宫的栅栏上加装上了18公分的钢钉!
不过,今天的安防,似乎也不能再依靠这些无奈的技术了……更多的,还是得靠科技来实现安保啊!
看不见的栅栏
在这些安防措施中,最常用的就是红外线探测技术了。
当然,这其中又分为两大类:主动红外线传感器和被动红外线探测器。
主动红外线探测器,简单的说跟电梯门上的光电管原理差不多:一个元件持续的发射出红外线,对面的另一个元件也就不断的接收红外线。一旦突然接收不到了,就意味着在红外线被什么东西给遮住了。如果这是发生在电梯上,电梯门就会主动向两边打开,以免夹着乘客;而如果将其连在报警器上,就会给指挥中心发出预定的报警信号,提示有人在此经过。
当然,从原理上说,这个装置也可以用普通的激光来实现。但红外线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肉眼不可见,不易被入侵者察觉。因为必定是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面对面的安装、配合使用,所以又常被叫做“红外对射”。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院墙防范,将多套装置沿着墙头安装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红外线栅栏,当有人企图闯入时,就会遮断某一条红外线而报警。
为了避免老鼠、猫、土拨鼠等小动物无意中触发报警装置,发射端会发出两束独立的红外线,它们相隔几厘米左右,如果是人类经过则会同时遮住两束红外线,触发警报;但如果是小动物经过,则往往只能遮断其中的一条,系统则会将其忽略。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ID)的原理,就要稍微复杂一些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体温都在37℃左右,这通常是高于室温的。因此,当人类走进屋子里,就相当于在比较“冷”的室温背景中,加入了一个温度更高的“热点”,会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红外线来。
这就像是黑夜里点燃的一堆篝火,老远都能看见——只不过被动式探测器“看到”的是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从红外线强度来判断有超过室温的物体走进了监控范围,从而触发警报。
“有本事你别动!”
上述两种红外探测器,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结合起来简直是铜墙铁壁。然而……对于特别厉害的飞贼而言,还是有特殊的技术可以躲开探测器的。比如,2003年发生在比利时安德卫普钻石交易中心保险库的惊天大案,窃贼们就轻易化解了这些安防措施。
比如,他们用泡沫塑料做成的“盾牌”遮挡自己,身体发出的红外线就躲开了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带一个便携式红外发射器,放在那直接照射接收端,主动式红外探测器也就被骗过去了。
实际上,任何一种安保设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需要多种措施并用,才能可靠的发挥效能。而移动目标探测器(Motion detector)就是一种很有用的补充。
这种探测器会朝着四面八方发射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而微波碰到别的物体之后会被反射回来(称为回波)。如果这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回波不会有改变,就像一个乒乓球弹回。然而,如果这个物体正在运动,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如果该物体面向波源(探测器)运动,回波的频率会升高;背向波源运动,回波的频率就会降低,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探测器检测到这种频率的变化,就能测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从而触发警报。(顺便提一句,高速公路上的雷达测速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理论上说,这种移动目标探测器几乎不可能躲得过去,除非用能吸收微波的特殊材料把自己彻底裹起来;或者,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移动——只要移动速度超过了1米/分钟的物体,就很难不被它发现。
当然,这种探测器也有一个缺陷:无法分辨物体的大小。一只猫和一个人,只要跑动起来,对于它来说是一码事……所以,移动物体探测器往往会和红外探测器联合使用,降低误报的可能。
电得你唧唧叫!
这些安防探头都还比较温和,只会报警而不攻击入侵者。而一种更积极的防御,就是所谓的电网。
在日俄战争中,人类首次大规模使用电网,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当然,作为安保措施,肯定不应该对入侵者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所以实际上叫做“电击围栏”( Electric Fence)更恰当。
其原理也很简单:电源的的零线接地,火线则连接裸露的导线。这些长长的导线围绕着墙头架设,并用绝缘材料与地面隔开,所以平时导线中并没有电流。一旦某个人接触到任意一根导线(也就是爬上了墙头),人的身体就充当了电源、导线、大地、零线之间的导体,从而形成回路,人体瞬间就会遭到电击,产生疼痛、麻痹、痉挛等等影响。这和平时不小心触电的原理一样,但电击围栏是通过了变压器,将普通交流电的电压升高、电流降低,并设计为脉冲送电,让导线每秒钟只通电一次,所以电击通常不会致命,但那种酸爽的感觉,却足以让入侵者望而却步。
当然,如果是用在监狱、军事设施上的电网,则电流通常会比民用的版本更强,造成的伤害也会更大。
安全就是可视化
无论上述哪一种安保设备,都存在一个问题:一旦入侵者用某种方法绕开或者破坏了设备,值班人员是很难及时发现的。
因此,现代安防技术的一个思路就是:安全就是可视化。也就是说,通过多个摄像头对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出入口进行全天候的监控,以期发现任何可疑的情况。
显然,摄像头安装越多、越密集,入侵者被看到的可能就越大;然而,相应的视频画面也会有很多个,坐在控制中心的安保人员实际上是看不过来的——无论是采取多块屏幕还是将多个探头的画面缩小显示在一个屏幕上,安保人员都很难长时间盯着每一个摄像头的画面进行观察。
解决办法则是采用一类叫做“画面变化监控”的技术,通过软件每隔一段时间(如10秒钟)比对监控画面,一旦发现某一帧画面与之前的画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多了一个走过的人影),就会发出声光信号,提示安保人员进一步查看该监控视频,人工分辨是不是真的有入侵者。
结语
尽管安保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措施出现(比如装在地板下的压力报警器、监测脚步的震动报警器、反干扰的编码式主动红外对射等等),但终究也不可能保证100%的安全,还得依靠其他安防手段的配合,以及安保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引用王大伟教授的话说,“人防、物防、技术防,还得加上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