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000万患者就诊率不足10% 抑郁症苗头要抓住

近日,“2017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由灵北中国举办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今年的第四届大会,近300位神经精神疾病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表明: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02%,目前已经有超过4000万抑郁患者 。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诊率不足10% ,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专业的治疗。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二七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高喜翠教授指出: “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最广为人知,却也最容易被误解。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二七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高喜翠教

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主任委员、3.2亿人,抑郁症很常见,是一个从儿童到老年都会发病的这样一个影响面很广的精神疾病。但抑郁症不是‘软弱’者的专利,那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人群比如职业人群更容易罹患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在生理上,这是从青年晚期到更年前期的变化;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等情况,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施慎逊教授说,“抑郁症治疗的关键是让患者能够恢复病前的状态,回到社会,所以功能的恢复很重要。功能恢复包括他能工作和学习,治疗中要更重视情绪跟认知功能共同的兼顾,使病人的功能恢复得更好。”

抑郁症的这些苗头要抓住

作为一种复杂又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公众对抑郁症的了解更多地局限在情感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饮食、睡眠差等。高喜翠教授说:“抑郁症是有苗头的,不是某天当中一蹴而就的。抑郁症的症状囊括了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等多方面的障碍。”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主任委员、

1、情感症状:

情感低落是核心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对任何事都没动力、没兴趣,思维也变得不活跃了,行为变得比较迟钝,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做事,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交友。

2、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可能比较明显,但又最容易被忽略。比如觉得胃口不好可能会去消化科,感到胸闷心慌可能会跑去心血管科……如果在其他科室没有查出得了什么病的话,要考虑这可能是抑郁症,要去精神专科诊断治疗。

3、认知症状:

尤其是职业人群,在工作当中会感觉注意力下降了,记性不好了,做决策的时候犹豫不决了……工作能力大打折扣。

“如果怀疑自己出现了抑郁的症状,又不愿意直接来医院,可以做做抑郁症的自测,如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如果达到中度及以上,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高喜翠教授说。

抑郁症是慢病,会反复

“和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气肿一样,抑郁症是一种慢病,是会反复发作的,维持治疗很重要。患者也要学会长期地和它相处。”高喜翠教授说。

目前,抑郁症的主要的手段是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来得快、缓解得快,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高喜翠教授说,“对第一次发作的患者,会接受急性期治疗、补充治疗和维持治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经过观察,如果病情恢复正常可以适当减量甚至停药观察;但其中有60%-70%的人可能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如果出现复发就需要继续地再巩固治疗。如果出现三次以上的复发就需要长期治疗,像糖尿病就需要终身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