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爆炸的人长啥样?

创意爆炸的人长啥样

创作是个很混乱的东西。

根据19世纪英国心理学家Graham Wallas的理论,创作的过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准备-孵化-解释-证实,这也是现在创造力研究最常用的阶段划分方式。无论你是否理解以上四个阶段的含义,反正这是一个很棒的理论,对,仅限于理论。现实中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下图这样:

或者是这样的:

从画布上的第一滴颜料到展出的艺术品,整个创造的过程混合了一大堆情绪、认知和行为。如果这些元素没有在创造过程中不断产生碰撞和冲突…这就是个如果,想想就好了。所以创意爆炸的人(以下简称创新者)常常看起来很怪异的。

这些年来,科学家们试图找到创新者的人格特点。克莱蒙研究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采访了不同领域的创新者后发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总包含着共存的两个极端,他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而是“多重(chóng)的”。

在创新者混乱的脑子里能提取出规律吗?《创造行为期刊》的一个研究表示也许可以哦。Guillaume Furst、Paolo Ghisletta和Todd Lubart根据过去关于创新者的人格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创造力和人格的整合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三个人格“超级元素”能够预测创造力:可塑性、发散性和收敛性。

超级元素具体是啥?

可塑性指思想开放、外向、充满能量和富有灵感,这些特征的共同点是充满探索的动力。可塑性高的人大脑里有大量多巴胺(一种让人开心和想要探索的身体激素)在发挥作用。过去的研究发现可塑性和创造力的关系非常强,尤其是在艺术领域。

发散性指不服从、冲动、低亲和力和低责任心。这么看起来发散性高的人挺讨人厌的,但他们只是过于独立的思考者而已。这个超级元素跟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汉斯·埃森克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的“精神质”(各种冷漠孤僻反社会)差不多。埃森克认为这种特立独行对创新非常有帮助。

而收敛性是指高责任心、注重细节、有毅力和批判意识。虽然这些特点跟创造能力本身没什么关系,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另外,研究者们发现收敛性和可塑性有高相关,也就是说,那些思想开放、富有灵感、充满能量和探索之心的人们一般也会很有毅力和注重细节。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很有可能是充满能量。辛勤劳动和灵感互相促进,又进一步加满创新者的能量条。

话说回来,虽然这三个超级元素之间有相关性,但他们不是重合的。比如那些思想开放、富有灵感的人未必都叛逆、冲动、喜欢批评或者很有动力。

超级元素的作用孰轻孰重?

上述的三个人格超级元素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虽然创作的过程很混乱,但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至少两个不同的阶段:创作发生和产物选择。

创作发生指原创想法的产出。在这个阶段,创新者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批判思维并想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这时候想法的数量是最重要的。

但真正的创新,不仅需要原创想法,还需要为这些想法赋予社会意义。产物选择的过程使想法不仅仅新颖,而且有社会价值。在产物选择阶段,需要批判、评估、形成和阐明想法。正如研究作者Furst他们所说,“产物选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不断检验而形成一个最终的产品。”

研究者发现,可塑性和发散性与创作发生阶段关系最紧密,而收敛性与产物选择阶段的相关最大,根据刚才的介绍,这不难理解对吧。

等等,就算创作是有阶段的,但创造力怎么会跟思想开放、灵感、有活力、冲动、叛逆、不负责任、批判思维、注重细节和责任心全都相关?这不是很矛盾吗?

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创意爆炸的人就是那些有本事将所有这些特点都汇集一身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创作阶段能灵活转换,取出最合适的特点来利用。

我都说了创作很混乱的啦~

(作者:ScottBarry Kauf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想象力研究所的科学主管;编译:ZHAOYA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