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我不断的滞留于机场,也算难得的有片空闲的时间,看完了两本书,一本是周一分享的笑来老师的《跟时间做朋友》,另一本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腾讯传》。
这本书由吴晓波老师花了五年时间完成,而此前我很喜欢其的另两本书《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我之后复读后,再跟大家分享。花了半天时间读完《腾讯传》,似乎感受了一遍互联网在我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本书完整的复盘1998年到2016年期间,腾讯一路走来,经历的那些事。
跳出这本书本身,分享下我个人的三点思考。
知识是最底层的驱动力
《腾讯传》这本书,除了纪录腾讯的故事以外,还有提到诸多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有些已没落,有些还如日中天,比如当年的三大门户,如今网易以游戏为主,一款阴阳师让其在2016年大放异彩,而新浪则靠着微博,实现了颠覆式创新,并全面超越了Twitter。
近十年,国内造富最快的两个行业为互联网和房地产,而房地产总有些政策因素和看不见光的阴暗面,而互联网与之对比,无疑更加处于在阳光下。当我们观察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之时,发现无一例外的都是高学历,并且很大一部分有着海归背景。
但我们如今身边,却不断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越来越多农村的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后,就停止了学业,开始外出打工,并且他们的父母还给予支持,因为发现同村读了大学的孩子,如今收入也不过如此,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而进入大学的孩子呢?从14年至今,不知有多少放弃学业,走上了所谓创业的道路,但又有几个懂创业呢?如同我回顾自己大学期间做的那些事,无不感觉到幼稚和天真。这批包括我在内的大学生创业者,很多对于读书的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停留于“无用”二字。
所幸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读书无用,相反越好的大学,学生们会越加看重这一点,我上周四在华中科技大学,昨天在东北大学,有幸跟学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交流,了解到这类大学,本科生的普遍升学率都在60%以上,或考研或出国。
国内一般对重点高校的定义就是985、211,这116所大学,占所有大学的比例为4%,但当我们复盘百位70后、80后企业家时,发现其中的85%来自这4%的大学,我相信,这组数据,充分能说明,知识的价值!
巨头也是起于微末之间
很多人都知道腾讯有一个很大的股东是南非的一家公司MIH,而很大的一个原因,则是当时国内无人看好腾讯这家公司,一度有助于当年的三巨头“新浪、网易、搜狐”,但都遭遇到了闭门羹。书中前面几章,详细的介绍了这段经历,一度马化腾出价想要把公司给卖掉,但都无人接盘。
而走投无路之时,恰好遇到了MIH这家投资公司,握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作者在书中表示,看到很多企业的成功经历,很多时候真的得靠那么一丝运气。
2000年QICQ更名为QQ,2001年注册账户数达到1亿,但由于找不到盈利模式,那时的腾讯仍然不被人所看好,相比之下,我觉的近几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真的幸运的多,创投圈一度通过用户数、日活数来判断估值,而盈利反而变成不重要的一件事。
并且一个有趣的显现是,2016年亚马逊的年中财报中宣布盈利,反而导致其的市值短暂下跌,因为投资机构分析认为,企业没有把钱花在未来的投入上,过早的赚钱,反而是不好的。而十六年前的腾讯,却没有这个机会,一度在企业死亡边缘挣扎。
我前天听一个自媒体的微课分享,提到一度特别火自媒体,如咪蒙、papi酱等,最初绝对不曾想过,自己之后会发展成如何,当年的腾讯也是如此,由两个全职三个兼职团队起家,历经艰辛,生存下来,后来打败MSN,占据国内即时通讯领域,继而开启多元化发展。
开放才能拥有更大的格局
如今到了2017年,已经鲜有人谈腾讯的抄袭了,而曾经,腾讯一度被视为一家山寨公司,比如回顾中学时期玩的游戏,QQ堂(泡泡堂)、QQ飞车(跑跑卡丁车)、QQ炫舞(劲舞团)还有诸如拍拍网(淘宝)、QQ游戏(联众)之类,甚至连QQ本身都是源于以色列的一个产品ICQ。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QQ前身QICQ推出之前,国内已经有了好几个汉化版的ICQ了,而QQ由于多项微创新,得以胜出,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将信息从储存于客户端转移到储存于服务器,让用户在任何一个电脑上登录,都能看到历史消息,就很符合当时的国情。
但由于腾讯帝国的崛起,四面树敌,在2010年迎来了爆发,那就是3Q大战,当时我在学校辩论队,还专门以此为辩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虽然法律的判决,腾讯方胜诉,但在舆论上,大部分网友却选择支持较为弱势的360。
而3Q大战,对腾讯接下来的战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马化腾自诩为产品经理,那么非常希望得到的就是用户的认可,但这场争斗让其对自身产生了质疑。在次年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其提到,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于是腾讯在近几年,一反之前凭借庞大用户量四处攻城略地的姿态,反而用流量+资金,开始不断打造开放平台,跟诸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如京东、滴滴、新美大等。如今一个新崛起的公司,往往更愿意接受腾讯的资源,只用交出少量股份,就可得到资金和流量支援,而由于基因的原因,阿里作为流量稀缺方,目前更多则是以并购的姿态出现。
除了对外合作上,腾讯在内部,一直也都是出于开放的赛马原则,从2005年推出的QQ空间,一直到当下的爆款产品微信,最初都是腾讯内部的一个小团队做出来的,包括我目前合作对接的QQ智慧校园,很少人知道,这个团队是QQ钱包旗下的,同样也是内部创新。
对内对外的开放,使这家公司不断涌现出伟大的产品,不断的拥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而企业自身,显然是最大受益者!
以上为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三点思考,如果对腾讯感兴趣,或者是正在创业的小伙伴,非常推荐你读下本书。
作者孙凌,连续创业者,资深校园市场专家,认证生涯规划师,每日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