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壹心理》及南昌二七医院精神科医师高喜翠在知乎的回答(来源:江西新闻网”字样)如果说19世纪是传染病世纪、20世纪是躯体疾病世纪,那么我们似乎在21世纪“荣幸”地迈入了心理疾病的新时代。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泥塘里,你,你,还有你,谁都逃不掉。精神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像感冒一样容易得也容易好,我们大部分人都得过轻微精神病,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失眠、抑郁、神经衰弱、焦虑、偏执、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等都很常见……在“不得个抑郁症什么的都不好意思出去见朋友”的时代,怎样才算有病呢?
单一标准无法评定患病与否
怎样才算有精神病?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有病没病的标准是什么。一般认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化区分有这么几种: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
首先,我们来说医学标准。从医学上来说,精神病学现在停留在症状学层面,它的诊断标准是症状学和排他性,意思就是符合症状并且排除器质性疾病就可诊断为精神病。因为精神病病因复杂难明,先要排除什么脑肿瘤、低蛋白血症、甲亢、甲减、中风、梅毒、脑血管病变及阿尔茨海默症等器质性病变,又要排除诸如鸦片类、酒精类、致幻剂、麻醉品等药物(毒物)所致的精神症状,然后再从重到轻一级一级排除,什么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是最重的,最末的是“精神发育迟滞”,就是痴呆。精神病有具体的诊断标准,经常以“以下五条具有两条以上”这样的描述,而且都是症状性描述,为什么呢?因为病因明确的都归到“神经病”里去了。神经病是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器质性改变,是物理上和化学上可见的特征性的改变。
再看统计学标准,这个标准就简单粗暴了。一个人心理的正常或者异常,可以根据它偏离所有人心理特征在统计上的平均值(理论值)程度来决定。比如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偏离理论总体的两个标准差以外,就意味着他脱离了95%的大众,那么他就处在有病的边缘了。其实说白了,统计学标准也就是“变态”“异常”字面上的最直接的意义。
内省经验标准比较玄乎,是相当主观性的标准,就是自己感觉难受就是病,别人看着你别扭就是病。
而所谓的社会适应标准,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不符合正常的社会准则、道德要求;或者他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而长时间无法自主的恢复,比如工作效率低,无法安心学习什么的,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
综上所述,有没有病通过任何一个单一的标准都很难评定。而当下,很多人把“我有病”常挂嘴边,其实大多只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重压体验下,负面情绪形成的“症状”。
“心病”层出不穷,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今天,一些更琐碎的心理问题被挖掘出来,这些不曾在医学书上出现过的“病症”正困扰着时下的我们。由于它们的细枝末节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似乎人人都会中招,“大家都有病”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在一个擅长细分,喜欢定义的时代,新名词层出不穷,有些“病”你还没来得及得上,它就已经取好名字在前面向你招手了。
科技化的生活也让人们出现了一些稀奇的“综合征”,比如学生人群常出现的考试综合征和考后综合征,上班族易患的假日综合征,以及都市人网上购物买买买导致的快递依赖征。
人们对号入座,恍然大悟地发现身边的朋友同事“嗨,原来你也有病啊!”不过,这些综合征大多是可以调节的,正视心理失衡,就能抵御这些疾病的恶性循环。
大雄-胖虎综合征
这是日本针对先天性脑机能障碍中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及注意力缺失症(ADD)这类精神官能障碍的名称。ADD是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也就是注意力缺失症;ADHD是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也就是俗称过动儿的过动症。前者所指的就是漫画《多啦A梦》里大雄在书中的性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散漫以及做事常失败,导致他容易成为被欺侮的对象。后者所指的则类似于胖虎在书中的性格设定一般,冲动、不容易冷静且有暴力倾向,是个霸凌其他同学的过动儿。
评语:就知道你们这些欺负过小同学的,都是有病!
巴黎综合征
巴黎综合征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是游览法国首都的各国游客。巴黎素来享有“浪漫之都”“时尚之都”“艺术之都”等美名,游客在巴黎发现真实的巴黎和他们了解与想象的差距巨大(他们看到的是巴黎的另一面:拥挤的地铁、粗鲁的服务员以及专偷携带现金游客的小贼等)而引发心理疾病,主要症状有恶心、失眠、抽搐、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是有自杀倾向。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到巴黎,这种疾病在中国游客中也有蔓延趋势。
法国心理学家赫夫·本阿默指出:“心理脆弱的游客可能会失去承受力,当他们了解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介绍跟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不符时,就会引发危机。”有法国精神医师表示,这些人的临床抑郁症是由于他们对巴黎的浪漫看法与现实无法调和而导致的。
评语:千万别靠想象活着,你会付出代价的。经常在淘宝评价“和想象的不一样”的同学也请参考一下。
高大罂粟花综合征
高大罂粟花综合征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个流行用语,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第5卷第10章与意大利历史学家李维《罗马史》第1卷,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暴君儿子的信使向暴君传递请示:“老爸,我已控制大局,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暴君一言不发,走到花园里拿着一根棍子用力一扫,把最高大的罂粟花顶部切去。信使回去把所见报告给暴君的儿子;儿子立即意会到他父亲的意思:希望他能够将这地方最有势力的人杀掉。
高大罂粟花综合征用来形容一种在社群文化中,集体对某类人的批判态度,属于意识形态表达的一种方式。当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的时候,惹来社群中不约而同的、自发性的、集体性的批评。通常,这种批判带有反智主义,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评语:中国古语有云“枪打出头鸟”,做有势力的人,还是很危险的哦。
星期一综合征
每到周日,微博上、论坛里就到处弥漫着焦躁。轻度的从周日晚上开始,重症从周日中午开始,绝症的从周日一早就开始—因为明天要上班。等到了周一,有的人就出现疲倦、头晕、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周身酸痛等疑似怀孕症状,男的也这样。这就是星期一综合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周一,心里却想着周五的距离。”这是星期一综合征最主要的诱因—离休息的日子太遥远了,一想到又要投入5天的麻烦的工作中就心烦,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星期一的8小时比别的日子要长。
这也导致了“周日恐慌、周一易燥”小组在社交网站应运而生,大家的口号是“周一上班比上坟还要让人心情沉重”。人们在这个小组里放肆吐槽,排解心中的郁闷情绪。
评语:你等与不等,周末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什么是精神病?
许多人认为精神病就是精神分裂症。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精神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心因反应(即受到刺激后精神失常)、神经症(以前曾被称为神经官能症)。另外,酒精中毒、气功出偏和颅脑疾病(包括脑炎、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等)也会引起精神障碍。此外,近几年还出现了药物依赖、人格障碍、儿童多动症等许多精神病范畴的疾病。
现代医学仍然无法了解精神病的真正起因,已经知道的是大脑功能的不稳定所造成的影响,如妄想、幻听等。而除了身体因素外,心理、家庭、社会等也都可能是诱发因素。病人生病不完全是表面上的因素造成的,如:考试失败、感情挫折、婚姻或家庭冲突等。其实,因为发生这些问题时病人已经有了精神障碍,才形成了病人处理问题时的异常方式。
3至5月
是高发期
每年3至5月,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特别是在油菜花飘香的4月达到高峰,在我国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
为什么春季容易发病呢?对此,南昌二七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高喜翠给出解答:春季人的精神容易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极易激怒;天气阴沉时,人的精神常陷入不知所措、沮丧或抑郁状态,表现为神情恍惚、坐卧不安等,这是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生化状态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进而诱发精神病的发生。同时,春季脑细胞的分泌旺盛,产生的分泌物不均衡可引起精神障碍。并且,在春季,光照时间开始延长,光照强度加大,脑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情绪和性腺功能相对活跃,亦会引发躁狂抑郁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