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民国建立后,1922年中国犀牛终于灭绝

中国犀牛殷商时期犀牛所能到达的北界,或还在 殷墟之北的内蒙古乌海一带,经六盘山往东,过子午岭、中条山、 太行山,直至 泰山北侧,长达一千八牛百多公里的地带活动。


从公元前500年前后黄河以北气候明显变冷开始,该地区的犀牛种群持续南迁。到唐朝时,黄河以北地区已完全不适合犀牛生存,唐贞元年间那头得到最高礼遇的犀牛,白居易诗中描述的生活情形是“驯犀生处南方热,秋天白露冬无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严寒月。饮冰卧霰苦蜷局,角骨冻伤鳞甲缩。”《旧唐书·德宗纪》记载,797年(贞元十二年)冬天,“大雪平地二尺,竹柏多死”,这头犀牛就冻死在了长安皇宫动物园中。


到1050年前后,似乎不仅长江流域的气候也开始变冷,冬天连岭南郁林州(今广西兴业县)的犀牛都要“掘地藏身而出鼻”,也就是犀牛在地上挖个坑,把自己整个身体躲进去,仅留个鼻子在外面。


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 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自己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在民国建立后的十余年间,共捕杀只有10头左右。此后,在中国大地生存了几千年的犀牛在中国彻底的绝迹了。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又从海外引进了一些犀牛,尽管9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从中国的动物园内目睹和观赏到犀牛,但是,原本土生土长在中国野外环境里的犀牛,却永远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