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共享打车、共享单车等生意的火爆、天价的融资等,其实也很让“歪果仁”眼红。为此,一些因地制宜的共享交通出行方式也开始兴起。近日,在新加坡共享电动滑板车成为一大热门商业模式。在这个地理面积小小的国家,Neuron Mobility公司已经在街头投入2万辆电动滑板车。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都已经表示,希望通过共享单车的模式来鼓励更多出行者使用共享电动滑板车。
从某些方面看,共享滑板车跟共享单车类似。车辆装配GPS和物联网传感器,能够识别滑板车的具体位置和实时进行软件定位。价格方面,用户需缴纳35.5美元(约合人民币243元)押金,一小时付费1.4美元(约合9.6元人民币),而最高时速仅为每小时15 公里。如果将共享滑板车引入国内,搭上共享风口的它,未来能出现下一个摩拜吗?
投入较大,难以短时间内快速复制
首先从硬件成本上看,电动滑板车的价格无疑是要高于单车的。在电商平台上,普通电动滑板车的价格都在1000元以上,而小米米家滑板车,售价更是在20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GPS、物联网传感器等,共享电动滑板车的售价肯定会远高于共享单车。再加上属于新兴行业,涉足其中的共享企业议价能力有限,并不会有如今共享单车企业对于上游产业链的牵制力,成本更是居高不下。
而与共享单车能够随意摆放不同的是,共享滑板车一般采取的是有桩形式。用户取还时,需找到固定车位——可能是为了方便充电。但这就意味着又多了不少成本——充电桩、圈定地点的租金、电力铺设费用等。
从多个层面考虑,共享电动滑板车的投入较大,这意味着其难以在多个城市快速复制。而失去了快速复制去笼络海量用户这个“杀手锏”,共享项目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骑行隐患大,威胁公共安全
从体验上看,共享电动滑板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最影响体验的就是当电动滑板车耗尽电量后却没有找到固定充电桩,只能是扛着前行……即使还能人力滑动,但也非常费劲。而且因为有蓄电池这一硬件的存在,维护和保养等都是问题。尤其是在冬天,低温会大幅影响续航里程,进而影响使用体验。
此外,与单车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可骑行不同,骑行电动滑板车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这就意味着,骑行电动滑板车比骑行单车有更多可能的隐患。如果某些人图新鲜直接骑行,进而造成自身人身、财产受到损失,该由谁赔付?夸张一点来说,如果影响到公共交通安全,又是谁或者哪个主体来负责?
使用体验不佳,又存在安全隐患的共享电动滑板车真正运营起来,远比当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人流量、车流量巨大的大城市中,共享电动滑板车就像是棉花里的针尖、麦芒,太过“尖锐”。
出现下一个摩拜?在梦里想想才可能成为现实提交审核
结合共享电动滑板车的成本、使用体验、安全隐患等诸多层面考虑,其注定不可能在国内大红大紫。即使攀上了“共享”这根高枝,也难以“麻雀变凤凰”。或许,此前被多个城市禁止的共享电动车,就是共享电动滑板车的前车之鉴……
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就像在国内爆火的共享单车在国外却很难展开。如今新加坡逐渐流行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想在中国火起来,也完全不现实。别说出现下一个摩拜了,能有一家企业先在北京大街小巷有实力布置足够多的电动滑板车再说吧!
当然,前提是它们能躲过部分人的“围追堵截”。不过,比单车造价昂贵那么多,投资人会不会心疼到泪奔呢?(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