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家中老大,北宋名将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提起满门忠烈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数代“杨家将”以守土抗敌为已任,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杂剧、评书、小说中,其中为国戍边的杨六郎——杨业之子杨延昭——被塑造得丰满传神,呼之欲出。以其为主角的《六郎探母》、《状元媒》、《辕门斩子》、《寇准背靴》等剧目更是流传至今,甚至成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

不过,这里要提到的是,杨六郎并不是杨业的第六子,他最初也并不叫杨延昭。历史上,北宋确有杨家将,不过官修史书中对杨家功绩语焉不详,其事迹也散见于《宋史》、《辽史》、《隆平集》、《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史料中。因此要想了解历史上的杨六郎和杨家将的事情原委,还要从他的父亲金刀无敌杨令公说起——

▲影视作品中的杨家将形象

杨业是山西太原人,其父杨信曾任后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信,本名杨弘信,后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讳改名为杨信,或为杨宏信。

杨信本是麟州土豪。后唐末年,唐末帝李从诃与驻防太原的石敬瑭发生冲突,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求得契丹帝耶律德光的支持,成为后晋高祖。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继位。石重贵与契丹人交恶,于是久欲入主中原的耶律德光发兵攻晋,乘势攻略燕云十六州之外的土地。杨信的家乡,时属岚州的火山地区首当其冲。杨信率领部曲抵抗外侮,攻取了保德、离石等地,与贡酒西岸的府州折从阮、折德扆结为联盟,渡黄河北上,攻取麟州,“自为刺史”。此后,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任命杨信为麟州刺史,隶属于河东留守刘崇。后汉为郭威所灭,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政权。杨信派儿子杨业赴刘崇军中任职,从此杨氏一族分居麟州、太原两地。

杨业,原名杨崇贵,娶府州折德扆之女为妻,也就是佘太君的原型,当然,这显然这是强强联合的政治联姻。此后杨业为避北汉帝刘崇讳,更名为杨重贵。在任职期间,杨业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刘崇赐姓为刘、名继业,与其子同为“继”字辈。赵光义征北汉,北汉君臣归宋,宋太宗复其姓,“令止名业”,从此史书中即称其为杨业。杨业入宋后屡立战功,被宋太宗委以重任,戍守代北防御契丹。

雍熙三年(986),宋廷兵分五路大举北伐,大将潘美率一路兵出雁门,杨业为副将,王侁、刘文裕为监军。杨业率军所向披靡,连克云、应、寰、朔等州。但是,随着东路宋军曹彬部涿州失利后,战场形势顿时逆转,潘美、杨业所部成了孤军。见势不好,宋太宗立即传旨班师。潘美、杨业率军刚刚返回代州,席不暇暖,又传来圣旨要求二人护卫四州百姓迁入内地。这时,契丹陈重兵于代北一隅,虎视眈眈。杨业认为当避其锋芒,提议收代北之民,据雁门天险,防止契丹军深入。监军王侁、刘文裕却执意出击,出言讥讽杨业畏敌,“逗挠不战”。

▲戏剧中的杨令公形象

杨业被逼无奈,只得出战,结果身陷重围,力战之下兵败伤重被擒,最后不食三日而死。杨业死于疆场之初,并没有被给予应有的尊崇,直到后来才被追赠为太尉、中书令。中书令又称为“令公”,所以杨业也被称为“杨令公”或“老令公”。

杨六郎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本名其实叫杨延朗,杨延昭是他后改的名字。

原来,宋真宗在位时期,东封西祀,大搞神道设教的愚民把戏,还认了个道家人物“赵玄朗”,也就是财神赵公明做祖宗。于是当时的人要避“玄”和“朗”的讳,就连孔夫子那个“玄圣文宣王”的封号也因避讳而被改为“至圣文宣王”了。杨延朗自然不能例外,不得不更名为杨延昭。

据《宋史》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分别为延昭、延玉、延浦、延训、延瓖、延贵、延彬。不过杨延昭是杨业长子,并非是排行老六。而且,七个儿子除了杨延玉战死在朔州外,其余都得了善终,更无流落番邦、出家为僧的事情。

那么原本是长子的杨延昭,怎么又成了“杨六郎”呢?

对此,坊间的解释有多种,最具代表性的是:

一、将星说:“南斗六星去牵牛二十六度四分之一,主兵机;北斗中第六星主燕”。南斗六星主兵,为大将之象。同样是主兵的北斗六星主燕,燕地正是契丹南京控制的区域,杨延昭镇守河北边关就是了为对付契丹。契丹人将杨延昭视为震慑燕地的将星,呼之为“六郎”是出于敬畏。

另,古人视天狼星为将星,又名为六郎星。因为杨延昭骁勇善战,素为契丹人所畏服,认为他是天上的天狼星下凡,所以呼其为“杨六郎”。将星说,《宋史》的记载可以作为旁证:“延昭智能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二、乳名说:清人康基田《晋乘搜略》记载,“六郎”只是杨延昭的“小字”。“小字”,就是乳名。

三、大排行说:聂崇歧先生《麟州杨氏遗闻六记》中道,“其为六郎,未始不并从父昆弟而言,非必为同父兄弟中之行次也”。《卫考》称,“或者是以大排行计杨延昭为第六,以小排行计杨延昭居长。后人以大排行言,故多目为杨六郎。”

四、字讹说:骆承业《杨家将与杨家将戏》谓:“《宋史》记其……为大郎,但同篇却又记其为杨六郎,‘大’与‘六’字形相似,古籍的刻本、钞本中两字往往相混,此处‘六’字当为‘大’字之误!”

总之,杨六郎的来历究竟如何已不可考,学界虽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将星说”最靠谱。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暮雨。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