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成人礼是怎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古代男女几岁算是成年?

现在一般是满十八周岁,就算是成年人了,这是从法律上赋予公民的成年。可是在古代,成年还意味着其他内容。

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成人的概念以及成人礼,而赋予其更多内涵的要算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了。在他们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要具备“成人”的基本素质,就得有了知识,之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

不过,孔子还认为,即使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还不能叫“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成人”。

先来看看男子的成年。古代男子20岁成年,称弱冠。要行冠礼,就是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也有十六成丁之说,男子十六岁可结婚娶妻。

那么女子呢?

一般是十五岁。《孔子家语·本命》:“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 “适人”就是“出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就是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龄;《汉书·惠帝纪》中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女方缴纳五倍的赋税;《后汉书·班昭传》中也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宋代曾有“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听婚嫁”的规定。

可见,女子到了15岁就算成年了,意味着可以嫁人。

既然“成年”,就得行“成人礼”。

在古代,不管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到一定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谓之成人。

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就是将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由于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笄礼的仪节及用服,文献缺乏记载。

先秦时期冠礼主要利用《仪礼·士冠礼》来进行研究。按《仪礼·士冠礼》的论述,天子之子,诸侯之子的冠礼按士冠礼举行,卿大夫是五十以后授爵,所以没有这个等级的冠礼。后世的冠礼则参考《仪礼·士冠礼》制定。

实际上,笄礼与冠礼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