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具有翅膀这个结构(进化出翅膀对于昆虫的扩散,以及对环境多样性的适应有着革命性的帮助),还能完美地“伪装”以融入周围环境,这些特点都提高了其存活率。
在自然界中,很多昆虫都是伪装高手。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攻击避免被天敌捕食,另一方面也为了捕食其他昆虫或小动物。那么对于昆虫来说,伪装主要有哪些方式呢?最主要的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三种。
(核桃美舟蛾,最具代表性的昆虫伪装之一,不仅花纹像枯叶,甚至还自带高光和阴影,图片来自网络)
保护色——它们是叶?是花?
保护色是很多昆虫通过长期进化后,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越发接近。当停歇静止不动时,很难从周遭环境将其区分出来。
如螳螂目的昆虫在若虫时期体色会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而调节,比如说3龄若虫时处于草丛环境,那么若虫整体偏向于绿色,而后转移到了枯草环境,那么蜕皮为4龄的时候体色可能就会变为黄褐色;而对于成虫来说,不同种类的螳螂身体造型亦具有多样性,下面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宽胸菱背螳,胸部的叶片状扩展完美帮助它融入背景之中,图片来自网络)
(惊艳的兰花螳螂,通体粉红,静止不动时毫无悬念的会被误认为是一朵兰花,图片来自网络)
(箭螳也是伪装高手,体色像极了枯枝,很难一眼将其从栖息的枯草丛环境中认出来,图片来自网络)
拟态——我不用动也不会被你发现
接下来就是拟态了。拟态的意思旨在通过身体的特殊形态和结构来模仿周围其它相近生物和环境的样式,将自己与周围融为一体。
在昆虫大家族中最为典型应该要数竹节虫了;素食主义者加上毫无自卫能力的属性,使得竹节虫在漫长的演化中逐渐发展出一套以假乱真的拟态机制:身体和六足修长无比,体色呈现绿色、褐色等,有的身上还长满了刺和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突起。加之本身行动迟缓,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基本不需要找隐蔽的地方或者逃走,只需呆在枝条间一动不动,就很难被发现。
(竹节虫修长的六足和身材,不愧于昆虫中的伪装大师这一称号,图片来自网络)
(竹节虫,图片来自网络)
拟态并不只是竹节虫的专利,对于鳞翅目昆虫来说这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套路,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枯叶蝶了:当它休息时,竖起翅膀背面所显现的图案与正面光鲜亮丽的花纹相比简直大相径庭,无论是外形还是颜色都跟一片普通的枯树叶没有什么两样,不仅连叶柄、叶脉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还有霉斑和虫眼,令人惊叹不已。
(枯叶蝶的正反两面截然不同,这是它的正面,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枯叶蝶的反面,一旦停歇休息的时候很难将其背景中辨认出来,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枯叶蝶之外,还有一些蝴蝶也模仿枯叶和干树皮,例如黄钩蛱蝶,图片来自网络)
警戒色——光怪陆离让你退避三舍
警戒色与之前的两种方法不同,警戒色多出现于鳞翅目昆虫当中。警戒色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了隐蔽,而是为了起到威吓作用。有的昆虫通常会有非常鲜艳的颜色或者特别可怕的造型,对捕食者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之后再见到的话避而远之。
鲜艳的造型除了视觉上的冲击之外还代表并不可口,因为很多体色鲜艳的昆虫是比较难以下咽的,又或者体内有毒素积累;而各种光怪陆离的造型以及稀奇古怪的动作会使得捕食者退避三舍。
(夹竹桃天蛾的幼虫,胸部的眼斑纹路足以吓退多数捕食者,图片来自网络)
(生活在中南美洲的袖蝶体内具有毒素,鲜艳的体色对于捕食者来说是一个醒目的信号,图片来自网络)
(南美洲的猫头鹰环蝶翅膀腹面有大型的眼斑,猛的一看具有非常好的威慑作用,图片来自网络)
昆虫进化过程中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伪装技巧,上述造型只是它们中的冰山一角。也许我们不经意之中就能发现眼皮底下的这些小生灵惟妙惟肖的伪装呢!
编辑:姚迪
(作者:蒋卓衡,昆虫类科普作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