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行业发达的古代怎么染指甲?慈禧的长指甲不算个啥!

慈禧多张照片里都可以看到她修长的指甲和精致的指甲套,其实在中国古代,蓄甲并非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可为之,如《庄子·德充符》记:“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


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对美甲审美的记载:

《诗·魏风·葛屦》:“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唐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头髻霎辔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养性篇》中,即可看到这样的记述:“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及烧白发,吉。”

《美人红指甲》:"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胡庸医给晴雯看病时,只见晴雯从幔中伸出手来,两根指甲足有二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红的痕迹。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写宝玉私下去看望病重的晴雯,晴雯拭泪,把那手用力拳回,搁在口边,狠命地一咬,“只听得咯吱一声,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他手里”。

在周朝, 人们不仅有美甲术更发明了甲套,一般用金或者银等贵金属打造,还会镶嵌宝石。不仅保护指甲,也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地位。

唐朝时期我国民风开发,在当时就已经出现染甲的潮流。当时工业还不怎么发达所以材料是用凤仙花做法是取腐蚀性较强的凤仙花的花和叶放在小钵中捣碎,加少量明矾,就可以给指甲上色。也可将丝棉捏成与指甲一样的薄片,放入有颜色的花汁,等到丝棉吸入足够的水分之后取出,放在指甲表面,经过连续浸染三到五次就完成了,可以好几个月不会褪色。在当时美甲不仅是美丽的标志,还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中国古代官员还用装饰性的金属假指甲增加指甲长度,显示尊贵地位。

宋代,染甲术是比较有特色的修饰术之一,方法依旧沿袭唐朝,以明矾加入凤仙花花汁而成。

除了染指甲,清朝时期的护指也甚为风靡,故宫旧藏有清代各式指套:金累丝点翠竹叶纹指套、金镂空“万寿无疆”纹护指、银镀金镂嵌珠宝加珐琅彩指套等,长4厘米至14厘米不等。慈禧太后很喜欢用这种饰物,不过她所用的护指,在造型上更加细长。《清宫禁二年记》中记载:“(太后)右手罩以金护指,长约三寸。左手两指,罩以玉护指,长短与右手同。”

清錾金蝙蝠纹指甲套

晚清民国后,西方的指甲油传入中国,被称为“美爪液”或“染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