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写虚 声情合一:李煜《捣练子》赏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令》

又: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捣练子》

在五代的词坛上,李煜可以说是最杰出的词人。李煜现存的词流传不多,大约有三十多首。而后世对他词的评价却很高,尤其对他词中所体现的真性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又“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白雨诗话》卷七:“李后主,晏殊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情取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

李后主自身纯真的个性,对于有些小令来说,有时会用深刻的艺术构思和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对其《捣练子令》,古人多以词名为题,后主又在词前增加了“秋闺”二字,陈廷焯《云韶集》评论:“殊属恶劣”,其实增加两字,表明后主的词是从女性化视角来抒发情感的。李煜词中情真意切的特点早已为历代词评家所承认,清代况周颐更是推崇李煜在词中对女性饱含深情的描写。

词名《捣练子令》,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前人在评述本词时曾指出,这是一首靡靡之音。唐圭璋《词学论丛·屈原与李后主》:“后主始无奋斗之志,后亦不思奋斗平居贪欢作乐,国危则日夜感伤,其《捣练子令》云:‘无奈夜长人不寐’,《相见欢》云‘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朝朝暮暮,只觉无奈。

这首词是李煜闻砧声而作。前两句,叙述深夜庭院之静;“断续”句叙述夜风送砧声,庭院越空,声音越响,词人想着长夜绵绵,自然难以入睡。心中的悲苦,自然可想而知。“无奈”句,下笔曲折婉转,令人感触之极。漫漫长夜,人又不能入睡,而此时砧声、月影互相交织,使的庭院更加凄迷,词人的内心更加孤寂。李后主在如此极短的篇幅中能够表达出这样深厚的感情,是他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经过匠心凝炼而成。

此外,在表现在艺术手法上,就是李煜不喜欢用华丽的词藻来雕饰他的词,而是乐于采用艺术手法,并且由于他是填词的高手,所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很高的境界。他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场面,同时也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优美的抒情意境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布乱头矣。清陈锐说:“古诗‘行行重行行’,寻常白话耳,赵宋人诗亦说白话,能有此气骨否。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寻常白话耳,金元词亦白话,能有此缠绵否。”“粗服乱头”和“白话”都是说李煜的词,不采用华丽的词藻来雕饰,而是以真情的自然流露和白描的手法取胜。“不掩国色”一句就看出后人对他的推崇。

清代况周颐更是推崇李煜在词中对女性饱含深情的描写,对其《捣练子》(云鬓乱)赞赏有加“:尤能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间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一番点评,把李煜的白描艺术手法推崇之极。

从以上两首词来说,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而言,他的最伟大之处,不仅仅是他在作品中及其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还在于他能够道出某些人类或人类社会共有的东西,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他所描绘的生活不但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所共有的,同时也是西方社会的一个缩影。李后主之所以能名流千古,是因为他写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感情。而这得益于他的纯真的性格,他在用心去感受世界,感受人生,从而最后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可以说纯真的个性使他失去作为一代国君的机会,失去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但却给了他去品味人生的机会,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使他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