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是电信、媒体和科技(Telecommunication,Media,Technology)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在电信、互联网(媒体和科技)、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下产生。
TMT产业是以互联网等媒体为基础将高科技公司和电信业等行业连接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信息交流和信息融合。例如腾讯、百度等。据调查显示,2016年TMT行业业绩表现亮眼,全年营收增长约15%,净利润增长约40%。
由此可见TMT行业投资风靡程度之盛,我们今天就从产品分类和商业模式两点解剖一下TMT行业。
互联网产品大致可分为四类:应用软件、工具、媒体、社交和社区。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如我们的各类浏览器、播放器等。
工具,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场景化、功能化的需求,只解决单点问题,作用较为简单。如墨迹天气、计算器、词典等。实用的工具可以解决流量问题,但只有用户点进,才能真正实现流量到用户的转化。
媒体主要满足我们信息类的需求。比如主做体育新闻的虎扑、主做军事新闻的铁血和提供深度讨论的知乎等。
网络社交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网络化,以各大网络软件为载体,如Facebook、微博等。
网络社区,即社区的网络化、信息化,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包括论坛、贴吧、交友、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能集中较多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可满足金融经贸、企业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同时与所在地的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社区、社交与媒体并无太大差别,媒体与社区之间还存在着过渡关系,联系更加紧密。
它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中间有无明显的用户关系。媒体的用户和用户之间无明显关系。但在社区中用户除了在消费一些功能性或新闻性的信息类需求之外,也能与社区中其他成员进行互动。消费社区的用户关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与朋友之间的互动。
第二个区别:壁垒不一。
工具和应用软件主要着重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工具完善、用户形成使用习惯后,就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用户体验足够好后,就有足够多的信息能够留存在上面,同类工具的信息迁移困难促成了壁垒的建立。比如有道云笔记、日记软件、记帐软件等,用户每天都在进行信息记录,当信息累积达到一定量时,信息迁移就比较麻烦。这时壁垒就成功建立了。
媒体壁垒的建立主要依靠信息的新、多、全。所以,很多媒体在初期阶段会依赖主动运营,比如新浪。在初始阶段,新浪超大规模的全国编辑运营团队保证了它能成为一个运营非常有效的新闻门户,它盯着所有报刊、杂志和电视台。并第一时间将新闻搬运至新浪门户并抛在主页。随着新浪的发展,规模化的趋势使得它不得不放弃这个模式。有效的UGC机制(用户原创内容)就建立了,新浪逐步从门户迁移至微博,形成了新的有效机制。
社交社区最重要的壁垒是关系链,关系链中的关系越多越杂,用户就越不容易脱离这个社交平台。
判断一个产品的优劣,就是看它UGC的成本和收益。微博的优点在于借大家的互动,使信息的扩散机制达到最优效果。1篇140字的微博拥有的互动量和产生的效果甚至会远远超过一篇两千字的博客。
社区网站在开始时都有一个比较核心的文化调性,即理念或一群人的共同爱好。比如知乎一开始的“高知人群社区”理念,哔哩哔哩的“二次元”理念。这种最开始的“内部人员”的“语言互通”就类似于一个社区网站的核心,这种核心在社区网站起步阶段不可或缺。
但一个社区网站要做大,就会面临核心与扩散的问题,流量变大就意味着它不得不把这个社区的调性稀释。因为毕竟喜欢这种核心文化内容的人是少数,基于此的传播就意味着一开始覆盖的用户也是少数,所以社区网站不得不把这个调性稀释,去贴合大众。
在这个过程中,调性会逐步调整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即又有调性能够保持它的壁垒,同时又能够扩大到足够的用户群。人群切割就成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及之后不停的规划、扩散。
这个过程就像种蘑菇,在一个培养皿里放一点菌群,菌群在不断扩散,为了使扩散效果达到最好,对于扩散地少的地方,就要放更多的养料,做更好的规划,甚至可以把这个菌群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让它继续做扩散。典型的豆瓣社区的成长过程大抵如此。
最后一个区别:用户黏性。社区最高,其他产品黏性较工具更弱。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产品分类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之后,我们来看看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是广告,第二是电商(包括直卖和CPS),第三是内容付费(包括游戏)。
广告分为CPM,CPC,CPA三类方式。CPM即千字展示,变现效率最低;CPC就是按点击付费,变现率较高;CPA按照行为(Action)作为指标来计费,而不限广告于投放量。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当用户点击某个网站上的CPA广告后,这个站的站长就会获得相应的收入。
电商分为CPS和直卖两种方式。CPS,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的模式。以前电商广告网络多采用此模式。直卖,电商中可赚毛利的一种方式。
再往后就是增值服务,意味着用户对内容持续不断的买单。比如说游戏,无实际商品买卖,扩散速度却极快。
内容付费,从各类高深知识到最平民化的娱乐。比如用户在视频网站上为某个热播电视剧所付的会员费。
变现效率从广告到增值服务,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了解了产品和商业模式之后,我们就要选择投资对象了。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了我们很多的投资机会,明智的投资是把握到了这个变化的点。
值得追寻的变化是C端变化,C端变化规模最大。一般分为三点:第一个是消费场景,第二是使用习惯,第三是付费意愿。
消费场景即时间、空间的改变。如移动互联网和4G的出现与发展,使得用户在地铁上观看网页视频变为可能;短视频、短文章的出现也改变了我们以往的阅读或观看习惯,导致用户黏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值得我们追逐的投资对象。付费意愿直接体现了用户需求的强弱,人们对于付费内容的改观,改变了整个内容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B端的变化也有很多人投资,其中一些涉及到基础设施,有广泛的泛用性,就比较值得投资。但其它非常垂直的B端的变化,市场总额规模受客户实体限制,投资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除了追求变化外,变化中不变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同时关注的一个重点。这需要投资者寻找一个大势,行业的成长肯定是依赖于这些大势的,作为投资人和公司,某种程度上要跟历史的大潮做相同频率的波动,这样投资才能做得好。
慢别人一步或是早别人一步都有问题,这个势的捕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确定了大势的方向后,选择具体的投资时间也值得投资者重视。
TMT作为新生行业,投资者难以顺着某个人或理论的指导就能稳赚不赔,所以投资者需要自己琢磨:该不该进?怎么进?进了之后怎么办?
此外,内容平台政策红利不断推出,譬如阿里文娱未来3年投入500亿(10亿元补贴UC公众号);爱奇艺17年投入100亿;腾讯视频17年对自制内容投资较16年翻8倍、对内容创业者补贴翻6倍至12亿;百度“百家号”分润100亿;今日头条10亿补贴短视频等,2017年TMT投资仍然火爆 。受益于移动端产品优化、内容精品化及农村地区网络普及、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迭代趋势,2C产品也将再次迎来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