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孙中山的头号粉丝,面对蒋介石的收买宁死不从破口大骂

不知有多少少年曾梦想自己身怀绝世武功,仗剑行走江湖;又或者梦想自己统率千军万马,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当笔者翻开历史的长卷,无意中发现,原来在近代的历史上正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是快意恩仇的绿林英雄,也是称霸一方的地方军阀。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何会拥有如此传奇的人生呢?

1914年的陕西洛川县,此地紧靠山脉起伏、峰峦叠嶂的黄龙山。黄龙山占地面积极广,山上森林茂盛,水源充足,若是在平时,此地倒也是个适合隐居、游玩的好场所。

可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由于战乱不断,地方治安极差,黄龙山便成为了土匪横行隐藏之地。

然而就是在这个地方发展出来一支部队,不仅不打家劫舍,如果地方有匪患,他们还代为剿除。

除此之外,该部队还与附近老百姓约法三章:(1)不准奸淫民间妇女;(2)不准抢劫掠夺良民财产;(3)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平等看待。这支部队到达的地方,所需要的粮食物资便会公允地由地方摊派。

原来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名叫樊钟秀(别和电视剧《甘十九妹》中的那个大坏蛋搞混了!严肃脸)。

说起樊钟秀的出身的确是颇具传奇色彩,他于1888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城西夏庄,曾随父亲读过几年私塾,但是其性任侠,不好读书。

相传他在13岁时,便逃学到少林寺,拜恒林大和尚为师学习武艺。

此事虽然难以考证,至少证明了樊钟秀肯定学了一身好功夫,而且结交了不少意气相投的朋友,否则他后来如何能在土匪肆虐的黄龙山立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樊钟秀应同学徐万年(武昌起义的炮队代表)的邀请,到武汉参加豫军总司令李亚东组织的北伐军。后来北伐军失败,遭到通缉,樊钟秀便跑回家乡躲避。

也就是在这时,一幕现实版的水浒传围绕着樊钟秀展开。

回到家乡的樊钟秀由于遭到附近恶霸的欺压,同时也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捕,樊家便一起搬到了陕西黄龙山地区。

没想到的是,樊家才离狼窝,又入虎穴,此地的匪患比起老家那边更严重。

1914年春,当地一黄姓土匪头子看上了樊钟秀的妹妹,要樊家将其送上山当“压寨夫人”。

对于土匪的无理要求,一团愤怒的火焰在樊钟秀的心中开始燃烧: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最亲密的家人都无法保护,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是樊钟秀也很清楚,面对人多势众的土匪,如果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实在是与飞蛾扑火无异,纵然勇气可嘉,家里人还是难免遭受厄运。所以,只能智取!

当黄姓土匪还做着异想天开的春梦时,他没有料到,他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正是自己这个愚蠢的想法,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樊钟秀暗中约集了几个至交好友,先将妹妹藏在别人家里,然后持刀带棒上山。恰好上山路上碰到4个土匪,便将其打死,缴获了几枝枪,并得知大部分土匪已经下山,只有几个土匪头子在山上,他们乘机上山将留在山上的土匪头子一窝端,全部杀死。

樊钟秀打掉这个土匪窝后,成为当地人们颇为景仰的英雄人物,甚至还拥护他组织自卫武装,来保护附近的人民。

说起来黄龙山在古代曾被称为梁山,如果樊钟秀知道这事,不晓得会不会在山上建一个“忠义厅”,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偷笑)

就这样樊钟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其领导下,这支部队一步步发展壮大,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一度被北洋军阀给收编。

相比较于一般的军阀,樊钟秀为人颇具侠义情怀,可以说还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

虽说身在北洋军阀的序列中,可是樊钟秀心里一直向往革命。后来当陕西靖国军成立不久,樊钟秀就在靖国军将领、原同盟会会员邓宝珊等人的帮助下,于两军交战的阵前起义,加入了靖国军。

在此期间,樊钟秀专门邀请革命党知名人士张钫来指导工作,在张钫的帮助下,樊钟秀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及护法战争、靖国军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瞎闹了几年,今天才找到了正路。”

从此以后,樊钟秀就成了孙中山的铁杆粉丝,即便是在孙中山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

▲孙中山,图源网络

1923年初,孙中山被叛军陈炯明赶出广州,暂时居住在上海,革命事业正处于低谷。

这时由于陕西靖国军的战败,樊钟秀已经被编入吴佩孚的直系部队,驻扎在河南。

樊钟秀得知孙中山的遭遇后,趁革命党人刘觉民赴沪之便,特意托刘向孙中山陈述自己的仰慕之情,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陈炯明被各方势力联合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重回广州,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建立革命政府。

孙中山东山再起后,一下子又成为了北洋军阀的眼中钉、肉中刺。很快吴佩孚就调集部队进攻广州,刚好樊钟秀也在其中。

樊钟秀趁机派人联系孙中山,商量南下投奔革命的事宜。

没想到由于事情提前暴露,樊钟秀不得不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行动,结果在行军的路上遭到敌军包围。经过一番浴血厮杀后,樊钟秀终于击败来犯的敌人,还缴获不少物资。

之后樊钟秀又继续征战,为孙中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陈炯明,图源网络

1923年11月,不甘心失败的陈炯明部队卷土重来,再次进犯广州,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在这紧要时刻,孙中山急电命令樊钟秀率部火速前来广州平叛。

樊钟秀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立即带领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战场。此时樊钟秀部仅有八千多人,弹药也有所不足,但是他毫不畏惧。

出发前,樊钟秀下命令说:“此次保卫广州作战,是奉孙大元帅命令,生死都光荣。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谁都不能当孬种!”

由于弹药不足,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补充,眼看敌军已经越来越近,樊钟秀手提大刀,率领马弁连和武术营冲锋在前,势如下山之虎杀向敌军。

在旧社会里,军人的地位极其低下,许多人都是迫不得已,为了填饱肚子才去当兵,更有甚者,不少人还是被各地军阀强行抓壮丁,拉过来凑数的。因此当时的士兵普遍缺乏荣誉感,真打起仗来,没几个人愿意拼命,一旦发现风头不对,便立即逃跑。

所以不少军阀在指挥作战时,往往会在阵后设置一个执法队,执法队员手持大刀,一旦发现有士兵私自脱离战场,便立即将其斩首示众。

当樊钟秀挥舞大刀,身先士卒冲过来的时候,陈炯明部队的士兵第一反应不是开枪射击,而是以为对方来了大批人马,心里只想着如何保命,哪里还顾得上打仗。

樊钟秀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大量地区,使广州转危为安。

樊钟秀英勇作战的表现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赞扬,我们可以想象到樊钟秀当时内心的那个激动,一个小粉丝居然能得到自己所崇拜偶像的肯定,从此以后樊钟秀更加死心踏地的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后来,他还凭借卓著的军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大会选举为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彼时,蒋介石仅仅是台下的一名普通观众……

▲孙中山,图源网络

1925年,孙中山先生积劳成疾,在北京逝世。在中央公园社稷坛公祭时,很多人到北京致哀,或派人送挽联、花圈。

作为孙中山的铁杆粉丝,樊钟秀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命人做了一个巨型素花横额,据说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而且樊钟秀的唁电挽幛,均称孙中山为“国父”,这也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首次被尊称为“国父”。

从此孙中山“国父”的名头便传遍了全国。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樊钟秀始终坚定不移的遵守“三民主义”,继续为理想中的革命事业征战。

尤其是在“五卅”运动中,他不仅声讨帝国主义的暴行,还公开支持各地的工人运动。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樊钟秀早就与蒋介石发生过多次摩擦,对其违反孙中山的遗嘱极为不满,于是加入到由阎锡山、冯玉祥领导的反蒋联军中。

▲蒋介石,图源网络

蒋介石曾派人以高价收买他,但是被樊钟秀严厉地拒绝,于是蒋介石调集第五军团何成浚部的徐源泉、上官云相等3个师攻樊部。

樊钟秀部寡不敌众,被迫退守许昌,冯玉祥虽然多次派兵增援,却也无法改变颓势。

6月4日,樊钟秀在许昌南关视察督战后准备返回城内时,碰到蒋军飞机低飞侦察,他的随从劝他快步避入城门洞中。

没想到樊钟秀一生多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时突然满腔江湖豪气爆发。

他看到蒋军的飞机不但不躲避,反而仰天大骂,结果被飞机投掷的炸弹炸成重伤。最后,因医治无效而去世,享年42岁。

樊钟秀死后,他的老战友张钫曾如此评价他:“以军为家,不置私产,又无私蓄,不赌博,不嫖妓。豫西山林中出了不少草莽英雄,而立身正大,持己简约者,实无二人。”

历史大学堂团队作品 | 文:易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