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27日,第12侦察大队特侦4连在越方境内大黑山阵地组织了一次袭击捕俘战斗。由于盲目冒进、组织混乱、通联不畅,战斗以失利告终。第12侦察大队副营职侦察参谋傅平山为救援失联战友、引开越军追兵,孤身一人在越境内与越军周旋六天五夜,最后壮烈牺牲。
▲傅平山烈士工作照
1986年12月中旬,我方内线向特侦4连反映,在越境内距离边境线约15公里的大黑山阵地,约有1个排的越军驻守。每日9时至14时之间,均有越军下阵地打水,多则3人,少则1人,且多不携带武器。
获得该情报后,4连干部可谓如获至宝。此时,第12侦察大队已进入老山战区执行侦察作战任务近三个月,不但战果寥寥,还付出牺牲1人、负伤9人的惨重代价,大队上下弥漫着郁闷、窒息的氛围,所有人心中都憋着一股闷气,急切希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上至负责4连方向的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鹏、下到4连各排排长,都被一种激昂的情绪涌动着。
12月25日,副大队长李鹏带领侦察参谋傅平山、张玉珠进行了一次远距离勘察后,在未进行侦察核实、未对作战地域进行现地勘察的情况下,仅依靠内线提供的情报和一张作战区域地图,便于当日匆忙定下了行动决心,制定了一个粗略的袭击捕俘作战计划,行动代号403。
12月26日,4连召开军事主管会议,研究确定了参战人员,进行了战斗编组,明确了各组的任务,预想了战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研究了打法,组织了协同动作,确定了捕俘的时机和方法。当日20时30分,指挥组下达命令,各战斗小组人员,迅速集合进行战斗动员,明确任务后分头进行战斗准备。
12月26日21时30分,在未请示侦察大队以及军区前指的情况下,出击分队在副大队长李鹏、特侦4连连长胡贵林和大队侦察参谋傅平山的带领下,从我边防2连驻地乘卡车出发。
22时30分,出击分队乘车沿战备公路行至通路尽头山崖下,到达我边防3连防御阵地后,全体参战人员在向导引领下,按火力组、捕俘组的序列穿越3连阵地,向伏击区徒步前进。由于天黑雾大,能见度极差,加之参战人员对地形不熟悉,为防止人员迷失掉队,出击分队只得以背包带相连,由向导在前牵引前进。出击分队全体跨过大黑山北侧小河后,开始沿“大湾沟”往前缓慢爬行,经过近3小时的艰难跋涉,于12月27日0时许到达敌大黑山阵地的间隙部。出击分队全体人员在此稍作休息后,副大队长李鹏对行动进行了简短的布置,由李鹏、傅平山带领捕俘组7人(携带64式微声冲锋枪2支、79式轻型冲锋枪2支、67式微声手枪2支,54式手枪1支、82手榴弹5枚)继续向纵深渗透,火力组就地占领有利位置,随时准备打击来援和追击的越军,对捕俘组进行火力支援。
4时30分,捕俘组到达距离越军大黑山阵地东侧约400米的位置隐蔽待机。此时,天色已微明。向导向捕俘组指示了了不远处相对独立的一座山峰,表示该山峰即为越军大黑山阵地。该阵地四周植被茂密,态势孤立突出,与我方阵地之间相隔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面向我方阵地的一侧为陡坡,植被较为稀少,越军将该区域用地雷全部封死。
根据前期掌握的情报,大黑山阵地越军兵力为1个排。求战心切的1排长林江向李鹏建议直接袭击越军阵地。傅平山对此予以坚决否定,认为此次行动已渗透进入越境内达十余公里,我孤立乏援,应按照原定计划秘密接敌,保证顺利捕俘后安全返回。傅平山的意见得到了李鹏的赞同。捕俘组在向导的带领下,继续向大黑山阵地秘密运动。
6时许,在向导的指引下,工兵排长李忠信沿大黑山山体左侧向右盘旋而上秘密开辟通路。沿开辟的通路行进约100米时,李忠信发现了由山顶越军阵地盘旋而下的一条小道,该小道上方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沟。判断该小道即为大黑山阵地越军下山、打水的唯一通道。为确保捕俘成功,傅平山、李忠信、1排长林江再次前出勘察,寻找最佳的设伏位置。10分钟后,三人回来向李鹏汇报了侦察结果。李鹏根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决定在大黑山阵地和水沟之间的小路上设伏,伺机捕捉敌人。
6时30分,定下行动决心后,捕俘组7人向前秘密运动,在距离敌大黑山阵地约150米的位置就地进行隐蔽潜伏。其中,4连长胡贵林带李忠信、3班班长韩向才配置在小路上方敌阵地下方的有利位置,实施警戒观察;1排排长林江带1班班长李洪国、5班副班长韩晓雷配置在警戒组右则小路转弯处,负责捕捉俘虏。副大队长李鹏迅速对现场进行了检查拍照后,带警卫员向大黑山阵地南侧秘密运动,隐蔽于南侧山脚一块相对隐蔽又便于观察拍照的石头后,进行指挥和观察,并对现场进行拍摄。此处较之捕俘人员的伏击区域,更为靠近越军纵深。
9时30分,大黑山阵地上传来越军说话、吵闹的声音。一名身着灰色绒衣、蓝布裤子的越军用扁担挑着两只塑料桶,沿着小道慢慢向山腰运动。由于地形和植被限制,捕俘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该越军的行动。在挑水越军接近水沟时,副大队长李鹏发现该越军,潜伏的捕俘人员此时也听到了渐趋接近的脚步声。由于敌我距离极近,李鹏已无法使用电台通知捕俘人员。情急之下,捕俘人员只得通过用脚蹬、踢等方式向后传递信息。挑水越军刚刚行至警戒组潜伏位置前方,突然停下脚步并四处观察,并向警戒组潜伏的位置看去。见此情形,连长胡贵林与李忠信、韩向才等一跃而起扑向该敌。该越军反应极快,迅速撂下水桶转身逃跑,并大声呼喊示警。胡贵林当即以67式微声手枪向该敌连续射击两枪,该越军臀部、肩部中弹后摔倒在小路边,负责捕捉俘虏的傅平山、林江等迅速上前捕捉。在此过程中,该越军极力反抗并大声喊叫,傅平山及时用三角巾将其嘴堵住,林江将该越军反铐控制后迅速背负后撤。当人员撤至水沟底时,林江已明显体力不支,只得将俘虏抛在地上,拖着俘虏两条腿继续回撤。
与此同时,大黑山阵地顶峰的越军哨兵发现我行动,开始向我射击。阵地内的越军反应迅速,立即组织人员前出追击。
由于占有地利优势,捕俘组刚撤出伏击区约200米时,追击越军就已快速追上我捕俘人员,情况十分危急。傅平山果断下令将俘虏击毙丢弃,加速撤退。此时,傅平山发现副大队长李鹏尚未回撤,在组织人员撤退后,立即孤身返回,迂回避过越军追兵后,向越军纵深奔去,寻找掉队的副大队长李鹏及其警卫员。
撤退人员在4连长胡贵林的带领下,向我方境内快速回撤。约1个班的越军迅速占领制高点,以步、机枪向我撤退队伍猛烈射击。由于捕俘组携带的均为轻冲、微冲一类的武器,枪弹射程近、威力差,在交火中被越军完全压制。胡贵林通过7011电台请求火力组和边防部队炮兵火力予以支援,但由于山高雾大,无线电信号受到严重干扰、阻断,呼叫近40分钟未听到任何回音。
呼叫支援未果,胡贵林只得带领捕俘组,顶着越军的绵密火力,交替掩护后撤。由于地形不熟,撤退人员只能凭感觉向来时大概方向撤退,最终还是与在预定地点等候的向导成功会合。在向导的带领下,捕俘组利用杂草隐蔽,在敌火下运动了约500米,转移到了敌阵地的另一侧。胡贵林再次用电台呼叫火力支援,但仍无法联通。由于捕俘组体力消耗较大,人员已经十分疲惫,胡贵林命令全体就地隐蔽休息。在休息过程中,一名战士无意晃动了一颗小树,大黑山对面阵地之敌发现后立即向我开枪射击,捕俘组只得再次转移位置。
13时许,捕俘组转移至一条长期无人行走的小路,小路一侧为陡壁、一侧为悬崖深谷,周围树丛密集。胡贵林命令1班班长负责警戒,其余人员就地隐蔽休息。其间,先后有两批次越军从此搜索通过,我均未暴露。待越军搜索通过后,捕俘组继续回撤。为迟滞敌追兵,1排长林江与一名战士主动担任后方警戒,与留下的向导一起隐蔽于撤退通路一侧的山石后。约2分钟后,2名追击越军进入林江的伏击区,林江二人当即以微声冲锋枪集火射击,将2名越军当场击倒。林江又向来敌方向投掷了一枚82-2式手榴弹,将其中一具越军尸体炸碎。在确认追敌死亡之后,向导拾起1支完好、1支已被炸坏的苏制冲锋枪迅速返回,与其他战友会合。
捕俘组撤离敌人阵地约3公里后,已基本摆脱越军追兵,进入相对安全地域。经现场清点人数,发现侦察参谋傅平山、5班副班长韩晓雷、副大队长李鹏及其警卫员4人失联脱队。由于我人员处于敌方纵深,地形、敌情不熟,加之4名脱队人员动向不明,连长胡贵林与几个干部通过权衡,决定继续撤退,这样即能使大队脱离危险区域,同时也可吸引越军追击,为4名脱队人员安全撤离创造机会。其后,在回撤路程中,撤退人员路经一片简陋的民房,判断应为越方的一个小村落。通过观察,未发现人员行动,只传来几声稀稀落落狗叫声。撤退人员避开民房区,在沿山腰下的田埂穿行时,发现一名越南妇女怀抱婴儿,背对我方端坐于右侧竹林边的大石块上。有战士认为我方已暴露,为防止该越南妇女向越军通风报信,向胡贵林建议将该越南妇女击毙,遭到胡贵林痛斥。
穿越越方村庄后,撤退人员加快了运动速度,于28日0时到达国境线。通过观察,我当面左侧为越军1420高地,右侧为越军1365高地,如选择最近的通路,从中穿越通过,我处于敌两翼,极易遭敌打击或者触雷。权衡之下,撤退人员选择了一条小溪,沿小溪向国境线爬去。胡贵林连长命令1班长李洪国、向导轮流在前开辟通路。撤退人员爬行约700米后,到达了一处较大的水沟旁。此时,向导也迷了路,全员只好就地休息,等待天亮再作打算。
28日6时许,天色渐明,撤退人员重新开始寻找撤回路线。
28日9时许,在经过长达23个小时的艰难历程后,捕俘组终于撤回我方境内边防3连驻地。
回说副大队长李鹏。在听到俘虏的高声呼喊后,意识到我行动已经暴露。李鹏与警卫员二人不敢妄动,隐蔽于原地目送战友全部绕过大黑山、越军追兵下山追赶后,李鹏打开相机抽出胶卷,将相机及其他辅助物品全部丢弃,带领警卫员匍匐向敌纵深东北方向退去,迂回越方纵深寻找到了另一条回撤的路径,于29日上午安全撤回我方境内。
傅平山向来敌方向返回寻找李鹏二人未果,发现大黑山阵地又有6名越军下山追击我捕俘人员,决定只身拖住敌人,为战友撤退争取时间。此时,傅平山身上只有1支67式微声手枪、4枚82-2手榴弹以及4块压缩饼干。在与越军周旋六天五夜后,1987年1月1日,傅平山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壮烈牺牲,时年30岁。战后,越军专门展览了傅平山的遗物,其中包括1支已损坏的67式微声手枪以及2块压缩饼干……
▲傅平山烈士工作照
另外一名脱队的战士韩晓雷在撤退队伍经过敌人封锁区时与大队走散,由于地形不熟,凭着感觉和主观的判断,在敌境内独立活动了3天,于12月30日15时安全返回我方境内。
战斗结束后,根据内线情报,傅平山烈士的遗体被越军掩埋于越苗王县的一个公共墓地边上,侦察大队经汇报前指后,即设法以重金收买越方边民带回烈士遗体。1987年5月14日,三名越南边民将傅平山的头骨掘出带回我方境内,经火化后葬于天津塘沽烈士陵园。
▲战友们痛哭送别傅平山烈士
1987年9月5日,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委万海峰签署命令,追记傅平山烈士一等功。
本文作者:枪管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