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仿生镜片”10秒永久恢复视力,提升三倍视力》的热帖刷爆朋友圈,真的有那么神吗?为何没有引起各大媒体平台的轰动~~
帖子介绍美国硅谷出了一件神器——仿生镜片,它的发明者加思·韦伯(Garth Webb)曾是一名普通的验光师,后来用了8年时间,砸了300多万美金,研制出这么一丁点的仿生镜片。
Webb信誓旦旦地对公众媒体说:“将来,世界上不会再有近视”,“我将永远消灭眼镜,还有隐形眼镜”。
所谓的仿生镜片其实是一种人工晶状体,是由惰性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不会遭到人体排斥,也不会变质损耗。早在1949年就已实现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经常使用,就是把眼睛中不好的晶状体拿掉,植入人工晶状体。
以上信息全部属实,下面来甄别一下帖子中的N多谣言:
一、帖子时间
其实,所有有关“仿生镜片”、10秒永久恢复视力,提升三倍视力、淘汰近视眼镜等帖子,早在2015年就已经刷爆朋友圈,只不过这款产品的最快上市时间是2017年,又被某些自媒体拿出来炒冷饭~
二、不需要手术
“把仿生晶体小片放入眼睛里,用生理盐水冲洗10秒后,仿生晶体就会扩散到整个眼球。8分钟后,困扰你的近视就离你远去了,整个过程,无需开刀,无需麻醉,做完休息一下就可以回家了。”
真的是这样吗?只要冲洗一下,自动溶解扩散,这简直不是黑科技,而是黑科幻!
其实这是无良媒体断章取义的错误翻译,在原视频中Webb介绍说,需要用注射器进行注射,侵入到眼球内部穿透角膜,将人工晶体安放在人眼晶状体安全区。
人工晶体相当于一面柔软而又精细的凹透镜,加装在晶状体表面,好比在人眼前装了一副镜片,与隐形眼镜不同的是,人工晶体装在眼球中,不会脱落也不会对眼睛造成不适。
三、视力提高3倍,比飞行员还厉害
“植入仿生晶体后,将拥有比普通人好3倍的视力,也就是说普通人能看清3米之外的物体,仿生晶体能看到9米,如果是同样距离,则看得更清晰。”
这个纯属被媒体夸大了,所谓的提升3倍,是基于视力1.0(20/20)好三倍,也就是说正常视力能看到20英尺的标准物体,仿生晶体能在60米的地方看到,这种说法几乎接近人类视力极限。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来理解,视力表中的“E”字形符号,每一排比上一排形成的视角小1.259比例,如果在20英尺距离内能看清小三个比例的“E”字符,这时候的视力是1.3,而这个实力是很正常的,普通眼镜也能轻松达到。
四、100岁老人也能恢复视力
100岁的老人也能注射?这句话不知道是从哪里造的谣,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仿生镜片仅限25以上眼睛结构已成型的患者使用,具体年龄要求没有封顶,就算到80岁且眼球经过检查可以负担手术才能接受矫正。传到无良媒体口中,就变成了“百岁老人也能注射”,真是令人不齿。
随着年龄增长,全身的机能都会随着下降,眼睛也不例外,会发生散光、夜盲、浑浊或功能退化,视网膜的分辨率也会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植入仿生镜片也无济于事,因为人的整个视觉系统已经弱化,不可能再恢复年轻时候的状态。
五、术后终身不得白内障
这句话是无良媒体对“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睛也不会发生生理变化”的夸大化解读,真是不得不佩服小编的脑洞和想象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都能联系在一起。
白内障是年龄老化之后常见的眼科疾病,是人机体衰老后晶状体蛋白质发生浑浊的表现。仅仅在人眼的晶状体外加装“仿生晶状体”,并不能抵抗人眼本身的衰老,所以根本不可能保证“终身不得白内障”。
中国媒体人和记者们的老毛病可谓死性不改,错误翻译和过度解读海外新闻,不负责任地夺人眼、误导公众,时不时爆出什么超级大料,动辄号称消灭全人类的生活痛点,风刮的挺大可惜树一点都没撼动。。。
辟谣完毕,我们接着聊一聊仿生镜片,拥有这项技术的Ocumetics公司宣布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目前这项技术非常安全,不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
据了解,该技术最快将于今年上市,但价格比较昂贵,一只眼睛3200加币,约合人民币1万6千左右。只不过这是国内的估价,Webb曾向中国媒体表示会以平价引进中国。
那么,仿生镜片究竟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优点?当然有,而且还很多……
首先,仿生镜片采用的是“加法”手术,如果使用者感到不适,可以直接取出来,只不过这个时候视力会倒退到手术前。
其次,仿生镜片很可能采用的是多焦人工晶体。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使用的人工晶体大都是单焦或者双焦的,患者手术后只能看清一个或两个距离内的东西,看其他距离的物体会略微模糊。
而仿生晶体极有可能是一款多焦人工晶体,对于近视和老花眼人群来说是一个福音,能够让白内障患者恢复和常人一模一样的视力。
高考临近,不少预备报考飞行员、军校、警校,以及打算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开始躁动了,不少家长给孩子预约了激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
近视激光手术的原理很简单,先将角膜掀开制成圆形角膜瓣,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用激光去除部分角膜基质,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形成一个凹陷的透体。通俗来看就是把角膜当成一种透明材料,通过切削制作成镜片。
常见的激光手术分为以下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角膜刀来制作角膜瓣的,而飞秒激光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然后再利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切削消融,前者的风险明显大于后者。
全飞秒激光手术则直接在角膜基质内制作一个透镜,而后在角膜边缘切开微小切口,用镊子将切削的基质从切口处取出。三种手术对于近视的度数和角膜厚度都是有要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切削角膜手术是不可逆的!切掉的角膜再也长不回来,当然也不会结疤,原有组织无论怎样融合都无法恢复到手术前完整组织的状态。
特别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可能造成的后遗症有很多,常见的有干眼症(眼泪分泌量减少)、散光等症状,另外眼睛受到外部压力创伤风险增大,角膜被切削后无法承受眼内压可能变形成圆锥角膜。
第一例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在1997年实施的,同时期被引进中国,真正火气来是在零几年的时候,主要手术群体是一些报考军校的高考生,他们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市场。
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发展十几年,一直争议不断,手术失败率高达5%,夜间眩光、视光质量下降、角膜膨出等问题不断,而应对这种不可逆转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是——角膜移植!
最大的隐患还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和晶状体的退化可能会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毕竟人眼的结构原本就很完美,也很复杂,人老了之后角膜能否承受当年切削的缺陷还未知,谁也无法去预料。
相对而言,注射人工晶体手术虽然也入侵了眼球,但没有破坏角膜组织,而且是可逆的手术,即使出现不适也可以取出来,在未来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极有可能会取代激光切削角膜手术,虽然现在价格昂贵,但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后普通人也可以享受。
仿生晶体并没有夸大其词,只是国内的媒体进行错误的解读,如果真能上市,势必会引起巨大轰动,只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暂时消费不起。
对于仿生晶体的蓝图,发明者Webb表示,在未来,眼睛里的仿生晶体可以直接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你看到的一切都可以被手机录下来!
没错,这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能研发出生物芯片或者液态生物电脑,植入到眼球中,就可以用手机记录自己看到的所有事物,够酷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