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相似的,历史总是一贯的。
大约2010年,我看了一本书《海尔是海》,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砸冰箱”那一段的描述,书中还有内容记录了张瑞敏自1991年以来的文章观点。看完给人的感觉就是:海尔这家公司如书名一样,容纳了海一样深邃的思想与广博的智慧。
当时看过这本书,对海尔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文字中。直到后来参加工作,直接或间接的海尔打过几次交道,特别是最近一系列事情,使得我对《海尔是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海尔从骨髓里有大海一样的包容心态。
6月9日,海尔与董明珠进行了一次“互怼”。2015年6月格力召开2014年年股东大会上的一段对话视频被网友扒了出来:由于格力线上商城无法提供售前服务,其中一名参会人员买了一台海尔冰箱。董明珠承认格力存在问题后,说了一句:“但是唯一不能接受就是你不应该去买海尔。”
网友随即发微博@海尔 问:阿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该微博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开来,更高潮的是,@海尔 官方微博居然大方的转发并称这是一道“送分题”,把答案抛给网友,巧妙的以海尔“静+”自清洁空调作为礼品进行网友互动。我第一次看到这条微博也是“噗嗤哈哈”发出杠铃般的笑声。面对竞争对手略带挑衅的语言,海尔以轻松的互动方式巧妙占住了舆论优势,并引起网友大规模互动,这个处理办法我是服气的。
第二系列的事是海尔帮“友商”打广告。海尔官微出让微博小尾巴的活动继魅族、联想后,与VIVO牵手。海尔官微主页上不仅轮播三个月的VIVO微博小尾巴,还联合10多家蓝V企业一起将VIVO手机打造为“企业蓝V标配”。全天露出加上多家企业联合,这个曝光量十分可观。其实海尔也有自己的手机的,联合多家手机企业出让微博小尾巴,海尔品牌的包容力和品牌自信度可见一斑。
此外,海尔也致力于为食品类民族企业线上声量引爆助推。帮助旺仔牛奶推广、和哇哈哈AD钙奶也合作的不亦乐乎。
海尔官方微博曾发布一条微博,说承接KOL订单,所得收益用于回馈粉丝。
去中心化的网红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真理,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借助如今成熟的社交媒体,在网上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一个超级网红。
海尔目前就是这样做的,通过异业资源整合与优质内容产出,不仅让自己成了网红,还批量制造企业网红。据了解,目前的海尔内部早已不是那种层层管理汇报的体系了。海尔打破传统企业的科层制桎梏,去领导集权机制,将企业部分打散为几千个小微组织,员工在小微组织内成为创客,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小微组织内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将每一个员工的个人能力与价值充分发挥。
此时海尔的领导,不再是那种掐着腰、在公司内吆五喝六的人,从“控制者”转变为“放权者”,从“垄断者”转变成“支持者”,化身为平台,为小微内的创客提供创业支持。可以说,目前整个海尔的内部组织架构,像极了一个创客空间,每一个员工都是合伙创业者,而一旦他的项目成功,就可以直接进入战略层面,秒变网红。
做平台,心胸是第一步
现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做平台,什么意思呢?打开支付宝、微信钱包,你会发现上面有几十种功能,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前段时间我听湖畔大学课程录音,几位高层讲述阿里巴巴发展史,其实淘宝网曾经差一点就做自营。因为他们很清楚淘宝上什么产品销量最好,自己立马就可以拿货自营,又有流量,这是一件稳赚不陪的事情,但到现在,淘宝网也没有做一件自营商品。
腾讯多位高层曾公开表示,腾讯接下来只做一件事--连接。用微信链接人与人、人与商家等。
前段时间,有一个人跟我交流自己的项目。他是做金融行业的,他想做一个金融行业的平台,邀请很多同行加入,而他的根本目的是给自己金融产品提高销量。这种人做平台的动机不纯,注定平台做不大。
和阿里腾讯一样,海尔如今以“海”一样的心态正在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容纳万物,还能让万物收获养分。5月10日首届中国品牌日,海尔官微发微博向12家民族企业致敬:乐视、vivo、旺仔、汤达人、豹米科技、比亚迪、周大福、科大讯飞,文案也很走心。
海尔在中国品牌日当天,不为自己打广告,反而把自己的官微平台变成了一个超级“广告位”,为各大品牌做嫁衣,将其他企业打造成网红。试问,中国的企业蓝V哪一个做过类似的事情?
再比如阿里巴巴集团,2016年平台交易额达到3.7万亿元,而同期阿里只有1582.73亿元营收,净利润更是只有578.71亿元。没办法,阿里巴巴就是敢于看着3.7万亿从账上流过,自己只挣1500亿。但是,我们看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价值的时候,看哪个数字呢?当然是总交易额更重要。
同样,海尔敢于充分放开自身的媒体资源,让资源充分共享,这种心态是典型的平台思维,看似暂时放弃自我,实则提高整体行业的存量市场,而这个平台一旦爆发,其价值简直不可估量。
宏民也希望并坚信,海尔能联合各大企业把民族品牌这个大旗扛起来。
文/赵宏民,一篇网络创始人,媒媒哒联合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