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资深媒体人姚振山先生一篇“监管者需自省,是不是管得太多监得太少。”深有感触。其实根本不需要用“是不是”的不肯定语气,完全可以使用彻底的“是”的肯定话语。
本末倒置、前后顺序颠倒,是中国经济监管者或监管部门常常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这几年竟然愈演愈烈,越来越严重了。所谓“监管”,从顺序上就是“监”在前而“管”在后。这个简单顺序既是对监管者以及部门职能的定义,更是要求其不能把顺序颠倒,如果“管”字当头,把“管”放在第一位必将酿下大错。目前在股市等金融行业监管上就犯了这个错误。近期,在股市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一些。
对股市进行监管,必须把“监”放在前面。始终把“监”放在前面后,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是事后监管,最多接近事中监管。这样的监管才能保证市场的活水不被从源头上堵住,才能确保市场活力。而事后监管以及事中监管,实质上是起到了一个净化器的作用。
一定要弄清楚监与管的关系。监即监督监察是监管部门的核心职责,主要任务。管是随着监而伴生的,没有监就不会有管。监是直接对准被监督者的,而管的重点是在监督监察出问题时,为了堵塞漏洞而出台补救措施与管理制度。这才是重点。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的“管”主要是制定监管制度性办法,重点在制度建设上,而不是直接去管市场、管企业。
在A股里滑天下之大稽的是,监管部门操纵直接进入市场买涨指数,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多见的。这就彻底将监管本末倒置、顺序颠倒了。这就彻底扭曲了市场,误导了投资者。上证50指数严重背离大盘与个股就是血淋淋的事实与教训啊。
做空与做多,上涨与下跌,对于监管部门都是一样的。喜欢涨不喜欢跌,或喜欢跌不喜欢涨;喜欢做多不喜欢做空,都是错位错误的。监管部门重点在监督监察这些行为是否合规合法、真实透明上。只要合规合法、公开透明,监管部门基本就完成任务了。
直接去限制做多或做空,直接去限制或干预投资者行为,直接去干预市场,不是监的范围,而是手伸的太长,管得太宽。管得太多,必然耽误了监的本职工作,结果使得别人的田没有种好,也荒了自己的地。
这几年一直强调事中事后监管;强调行政管理之手不要深得太长,要从市场中抽回来;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等等。这些提法与设想,甚至形成的制度等都非常好。关键在于真正落实的确实不多,或者落实的不到位,或者错位越位落实反而危害性更大。
有人说,证监会好冤好委屈,相比各国证券监督部门,中国的证监会是对普通投资者最负责的证监会,是最忙最累的证监会,可是一切问题自己扛,一切黑锅都自己背,用心良苦搞市场,到头来却人人喊打,连个苦劳都没有。其实如果在监与管上本末倒置的话,就会出现出力不落好的现象。姚振山说的好:其实的确也需要自省,是不是“管”得太多,“监”得太少。
这里面有一个更大问题是,是否相信市场的力量?监管部门对市场应该有充分的敬畏与信任。特别是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股市,一定要让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一定要让市场机制在配置股市资源上发挥威力。不是说市场机制不会犯错,不会失灵,但市场机制的纠错能力超强,而且要比行政手段平缓平和许多。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市场机制失灵了,那必要的监管与干预还是正确选择。
一定要充分信任投资者的识别判断能力,把在股市里承担投资风险的权利还给投资者,监管部门再也不能越俎代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