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箭在战场上真能射杀佩戴盔甲的敌人吗?

古代与现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现代的箭头多为合金),杆为竹或木质(现代多为纯碳或铝合金),羽为雕,鹰或鹅的羽毛。是军队与猎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射箭是直射还是抛射?

取决于作战需求,如果是逼近射击或者阻击中等装甲单位(皮甲或者轻链甲这些重装甲)需要近距离直射;如果是进行远距离火力压制那么就是抛射。

蒙古骑射与战法

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2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蒙古人极其擅长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连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只有当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黄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三国志中关于弓箭用于战场的记载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瓚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瓚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瓚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瓚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馀人自随。瓚部迸骑二千馀匹卒至,便围绍数重,弓矢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绍欲卻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乎?」强弩乃乱发,多所杀伤。瓚骑不知是绍,亦稍引卻;会麹义来迎,乃散去。

这两段都是《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中界桥战役片段描述,第一段是袁绍部将麹义用强弩击败公孙瓒精锐骑兵,第二段是袁绍指挥中枢被袭击时同样用强弩自卫,无论破敌还是保命都是非常重要的武器。

古代士兵用的弓基本上都在80磅以上,长弓手的弓拉力更大,将军用的弓基本上都在120磅以上,有的还有200磅以上拉力的弓。

如果是射骑兵,加上对面敌人冲击过来的速度,箭正面射到身上的时候冲击力应该是比较惊人的,铠甲作用只是预防或减少伤害不能完全避免,就像现代战争中的钢盔只是防流弹而已,正面被AK击中必死无疑。

而且古代到后期强调机动力,重甲兵就很少,多数穿轻甲,古代战弓50米内可以穿透轻甲,一般射程在一两百米,长弓大概有300米,特制的弓最远能射400米以上,目前好一点的弓,50磅左右的,初始箭速50米/秒的话,时速就是180公里了,70码就能撞死人了,100多公里时速的箭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