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集团难以调和的四大派系关系

刘备的一生可谓是辗转反侧,颠沛流离,同时也是一部传奇史。

蜀汉最强盛的时候横跨荆、益两州,虎据长江中上游。既可以北出汉中、襄樊,夹击曹魏,又可以溯江而下,袭取孙吴,全据长江。

蜀汉全盛时期疆域图

但是,最终,蜀汉走向了灭亡。原因其实有很多,但其中一个,绝对是重要因素。那就是蜀汉集团激烈的内部斗争!

后人往往站在蜀汉为正统的角度来看三国,于是,人心向背的都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站在刘备这一边,一致对外。而实际情况却相去甚远。

在以汉室正统为标签的刘备蜀汉集团,实际上存在着四股势力。

一、北方派系。

刘备的军事生涯是从打黄巾开始的。他是以义兵的形式加入官军的。后以军功几次被任命为朝廷县官,但都辞官不干了。董卓之乱后,无所依靠的刘备加入了同学公孙瓒的队伍。被公孙瓒安排在青州协助刺史田楷防备袁绍。恰巧徐州之乱,曹操攻打陶谦,陶谦向田楷求救,于是刘备来到了他人生的发迹之地——徐州。在击退曹操后,陶谦把刘备留了下来,还给了他几千丹杨兵(这个刘备也挺有能耐的,是什么原因让陶谦这么喜欢刘备呢?)。在徐州,刘备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幕僚:糜竺兄弟、孙乾、陈到,加上之前的关羽、张飞、简雍等(赵云是在刘备徐州兵败后依附袁绍时加入的),都属于刘备元老派。

蜀汉集团创始人

二、荆州派系

“衣带诏”事发,刘备背叛曹操,最终辗转来到荆州投靠刘表。在荆州,一大帮本土势力加入刘备帐下:庞统、诸葛亮、马氏兄弟,黄忠,魏延,杨仪,蒋琬,费祎等。在曹操和刘备的单项选择中,他们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刘备。这个派系是蜀汉集团的中坚力量,争横天下的重要筹码,也是复兴汉室的强力拥趸。可惜最后毁在关羽手中(指的军队和土地)。

荆州派代表——庞统

三、东州派系

刘备入蜀,并不代表蜀中只有一派。实际上,在刘备入蜀以前,蜀中就存在两大派系。西蜀的主子刘璋其实也是外地人。他父亲刘焉在入驻蜀中的时候,为了压制当地的本土势力,而从中原一带收编了大量流民,组成一支军队,称为——东州兵。东州兵作为外来势力,在刘备入蜀的时候,自然站在了刘备这边。他们的代表是:法正、李严、黄权、吴懿和孟达等。东州派后来和荆州派爆发了强烈的政治斗争。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就是被诸葛亮打压下去的。

东州派代表——法正

四、益州派系

最后就是蜀中的本土派系。蜀中,历来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凡是来这里的统治者,很容易想入非非,历史上这里产生过无数个土皇帝。西汉末割据蜀中的公孙述,“五胡十六国”的成汉皇帝李雄,“五代十国”的前蜀皇帝王建,后蜀皇帝孟知祥,元末的大夏皇帝明玉珍,明末大西皇帝张献忠等。蜀中相对比较封闭,对于外来事物,他们的下意识反应是——拒绝。刘备花了很多功夫才平复这一派系。但这一派是最不积极的,在他们心中,谁来统治蜀中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如果能自治,当然更好。谯周就是典型的投降派。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北方派系才是刘备的嫡系,但是由于很多人死得早,加之前期根基不牢,北方派系后来逐渐失去了主导权。

荆州派系是刘备中期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和北方派系的矛盾,葬送了荆州。荆州派系入蜀后又和东州派系和本土派系发生激烈的政治斗争。

魏延和杨仪的内讧,李严受到的严重打压,街亭之战,诸葛亮用马谡而不用王平为主将等。反过来诸葛亮的北伐也受到诸多干扰,粮草不继,被魏国用间,被后主刘禅猜忌等。

而真正决定蜀汉走向的,从荆州失陷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本文由《海叔说春秋》、《蜀山笔侠》联合创作,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