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服用的药物是怎么被身体所吸收的?

药物既然要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作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入我们的身体。不同的药物进入我们身体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进入方式上的区别,一方面是由于药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药物能够更好地在身体的特意部位产生作用。常用到的进入方式有这么几种:

  1. 口服给药

这种方式自然是最为常见的了。口服用药总的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口服后,药物吸收的部位不同,其吸收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胃部,由于胃黏膜比较厚,粘膜表现也有粘液层,吸收面积比较小,所以吸收的药物量也很小。而在肠道里,小肠的粘膜薄,绒毛多,血运丰富,吸收面积大,其吸收的药物就比较多。

在胃肠道里,有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崩解度。我们吃下去的是个药片,药片崩解了,里面的有效成分才能释放出来,以便更好地被我们所吸收。胃肠道的PH值。PH的高低决定了药物非解离成分的多少,通过改变胃肠液的PH值,可以改变胃肠道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胃排空速度。胃部吸收的少,肠道吸收的多。那么胃排空的越快,药物吸收的也就越快。食物的影响。食物主要影响了药物额吸收速度。除了口服的降糖药、某些缓释制剂需要在餐前1小时服药外,大多数药物是需要在餐中或者餐后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当然,有些药物的药效在胃肠道里因为一些酶的作用而使有效的药量减少,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2. 舌下和直肠给药

舌下和直肠都有歌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粘膜较薄,血运丰富。前面我们提到了有些药物会出现首过消除现象,那么对于这些药物,给予舌下或者直肠粘膜直接给药,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出现。但是由于这些部位的有效吸收面积也比较小,只适合使用少数用量小及脂溶性高的药物。比如硝酸甘油片等。此外选择这种给药方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药物的胃肠道刺激太大,而这样给药就能避免。

3. 肌肉和皮下给药

这类给药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小针注射了。肌肉和皮下注射显然能够更好地避免首过消除效应,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药物的使用剂量。此外,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使药物更加迅速地起到作用。

但是同样,这类给药方式也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药物在组织间液的溶解度。有的药物溶解的很快,药效自然就好,而有些药物的溶解度并不好,那么采用这种方式给药,药物吸收慢且不规则,药效明显收到影响。当然注射部位也很有讲究。骨骼肌的血流量明显多于皮下组织,其药物吸收的速度自然就快一些。同样是骨骼肌,三角肌的肌肉血流量又比臀大肌多,药物的吸收速度也就更快。注射药物的剂型也对吸收影响明显。比如水溶液吸收快速,而混悬液吸收的慢且持久。

4. 吸入给药

通过把药物直接吸入至肺泡,也可以起到药物吸收的作用。肺泡的总面积很大,血流丰富,相对而言,有利于药物快速、大量的吸收。对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这样的给药方式就是首选。比如吸入性的全身麻醉药物。而有些药物比如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吸入的糖皮质激素,是为了能够其在支气管表面发挥抗炎作用,而不是进入血液。这也需要吸入给药。

5.血管内给药

对于一些急症、重症以及麻醉患者,药物需要更加直接快速,那就需要血管内给药。这就是静脉输液。但是对于一些普通疾病,静脉输液并不是治疗之首选。

6. 经皮给药

把药物直接抹在皮肤上,其吸收至全身的剂量自然是最少的。但是有些药物通过加入一些制剂,如氮酮,可以使药物更多地进入人体。例如有一种硝酸甘油贴剂,通过贴在胸前,就可以预防心绞痛的发作,但是我们接触到的更多的经皮给药是为了治疗局部的皮损病变而设计出来的。

总的来说,给药途径吸收快慢速度如下:血管内>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舌下>直肠>口服>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