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越南,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秦汉时期,赵佗是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
南越王赵佗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 ),嬴姓,赵氏,名佗。秦朝著名宗室将领,华夏族(汉族前身),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大将“赵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由于屠睢强攻冒进,残酷征杀,激起越人的反抗。越人凭借高山密林、给与反抗,使秦军遭到沉重打击。屠睢也被越人杀死,使得秦军“三年未能越岭” (《史记·淮南王安传》)。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命太监史禄开凿灵渠,以通漕运,运输粮草深入越地,再任命任嚣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
赵佗汲取了屠睢残杀越人的教训,首先推行“和揖百越”的民族亲和政策,团结越族部落的头人、酋长,逐步得到越人的拥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终于成功地平定了百越之地,地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秦朝政权,秦朝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和揭阳四县,龙川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非常重要,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相当于县委书记,这年他二十三岁。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继位,由于他的暴政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接着“楚汉相争 ”,群雄逐鹿中原。
两年后,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
任嚣病亡后,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南越国疆域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南越国的疆土囊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手握重兵,又把持地盘的赵佗,在秦朝一崩溃,就自称“南越武王”,把国都定在了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一共统理岭南八十一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华夏族)、越族(百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南越,促成南越地区(岭南)的发展。在越南陈朝时期,由于他被视为越南的皇帝,所以追封他为开天体道圣武神哲皇帝。
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