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绝对是今年的创业风口,各种各样的概念产品争相问世。
除了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来运用在特定行业以外,要让人类能真实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智能”需要的是人类和机器的对话。
这些功能在助手类应用里已经深刻体现,Apple 发布了最新的 HomePod,硅谷的巨头都有自己的生活助手类人工智能产品。
著名的 AI HAL2000,来自《太空漫游 2001 》
一家旧金山的初创公司换了一个思路,他们的人工智能产品的人设是“心理咨询师”,他的名字叫 Woebot。
这可能是最能体现人工智能产品的优越性和智慧性的产品了,既然人工智能的智能体现在聊天,那他首先可以代替的是絮絮叨叨的心理医生。
用 Facebook Messenger 扫描这个印章可以进入聊天
Woebot 有点像最早蔓延在微博和人人网的聊天机器人小黄鸡,目前只支持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访问。
Woebot 可以检测你的心情,并提供从认知行为治疗(CBT)框架的自动对话,新用户注册 Woebot 仅有两周的免费试用。之后,将以每周 12 美元,每月 39 美元,每年 312 美元的订阅费用来提供服务。
根据心理咨询行业的价格来看,Woebot 肯定比任何一位真正的治疗师要便宜,但它是替代真正的精神保健治疗吗?
我按照步骤进入了 Woebot,并用我那可怜的英语进行了对话,体验到了较少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像 Siri 一样的根据关键词来匹配的对话,在灵活性上还不如 Google Assistant。
在和 Woebot 聊天的过程中,你甚至不需要主动说话,他会问你问题,然后给你是和非的点选按钮,很快,你就被套路进去了。然后,Woebot 会发给你一些咸不淡的视频来鼓励你改善心情。
灵活的 Google Assistant。
不过,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心理极度健康的人吧。我体会不到 Woebot 的妙处不代表他毫无价值。同行评议研究显示,在使用两周后,这款人工智能产品在减少参与者的抑郁症状方面出人意料地有效。
在研究中,70 名 18 至 28 岁的学生被随机分配到 Woebot 的聊天小组,两周后,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症症状明显降低。
我和Woebot的被动对话
Woebot 当然是一个酷炫的概念,我们之前有介绍过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挥。不过是提供数据样本分析的应用,并未设想人工智能直接开门诊来给病人望闻问切。
目前来看,Woebot 肯定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心理健康资讯,充其量是传统治疗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认为,“和Woebot聊天”应该是一个价格便宜的处方。
Woebot 当然不是第一个人工智能心理医生。2016 年,一个叫做 X2AI 的公司创建了一个名叫 Karim 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
他们和在被战争蹂躏的地区为难民服务的心理医生合作来安抚战后创伤,这款产品最先交付给黎巴嫩的一个营地的叙利亚难民使用。
X2AI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版本的系统,名为 Tess。据报道,这个机器人可以进行更全面的 CBT(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认知行为治疗)诊断,但该公司还是小心翼翼地称其为“治疗助手”。
这是因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本质上是在人道和伦理的体系下,冒然将机器人称为医生的话,很容易削弱其权威,目前来看,这是一个敏感的课题。
所以,X2AI 的系统中已经编制了几个触发器,以标示在自我伤害或非法意图的情况下需要人为干预,听起来有点“机器人三定律”的味道。
作为一个低级别的自助医疗工具,像 Woebot 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无疑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针对生下来就会使用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年轻一代的时候。
但是,技术仍然无法完全模拟病人和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坐在房间里聊天的经验。对于焦虑和不知所措的年轻人,Woebot 可能会提供他们需要的格言和净距,但是当这种轻微的抑郁变得更加深沉和无助时,这就不是 AI 可以涉足的领域了,可能需要像电影《her》那种深度发展的系统级人工智能的干预了。
电影《Her》里的 AISamantha 拥有斯嘉丽约翰逊的磁性声音
除此之外,我还相信一点,那就是 AI 真的需要一个实体,不管是机械的还是硅胶的,这是获得人类信任的起点,而不仅仅是一个账号。
不过话有说回来,你又如何证明用陌陌或者探探找到的“精神伴侣”不是高级的聊天机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