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为何却斗不过胡惟庸三回合?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基

明朝初定,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逐渐斗争激烈化。

明初最大的政治集团就是淮西集团,首领本来应该是朱元璋,后来由李善长代理。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被封为明开国第一功臣。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就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为丞相。不过,李善长外表宽厚,心胸却极其狭窄。

不久,朝廷有崛起一个政治集团---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

两个集团的形成,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不过他可不想插手,还等着看好戏。

从首领来看,淮西集团的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这是非常大的恩惠了的,你要知道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的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名将,而李善长居然还排在这些人之上,可见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而浙东集团的刘基,尽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只获得一个诚意伯(伯爵),且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

从首领地位来讲,淮西集团处于上风。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刘基不听,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

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与朱元璋

朱元璋返京后,李善长便向太祖告状,说刘基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当时正逢天旱,太祖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基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故而发怒。此时恰好刘基的妻子死了,所以刘基请求告辞还乡。

第一回合,淮西集团又一次处于上风。

不过,让李善长没有想到的是,刘基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

杨宪是刘基的心腹,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这位杨宪老兄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并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并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刚开始朱元璋并不在意,对李善长仍然十分信任,俗话说‘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他也逐渐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并多有指责。十一月,朱元璋立即召回刘基,并委以重任。

第二回合,浙东集团开始占上风。

看着浙东集团日益隆盛,李善长心里真不是滋味,他明白淮西集团正在远离权力中心。最后,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最终让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却一直不得意,总是打杂,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

由于刘基秉公执法,得罪很多权贵,有些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大明第一谋臣也起了疑心。

一次,朱元璋因为丞相李善长犯了错而要惩罚他,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

朱元璋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

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朱元璋又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朱元璋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

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

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

刘伯温故居

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旨让刘基告老还乡。

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

在第三回合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