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书法,到底是不是丑书?

丑书,是最近这些年来书坛上隐隐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他虽然没有正式被人们承认存在,却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事实了。

我相信,许多人对于丑书都会有非常多的疑惑?什么是丑书?为什么现在丑书很多?丑书的出现标志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丑书?什么样的书法算丑书?我写的书法是丑书吗?

因为有了这么多疑问,所以网上一般而言,一提到丑书,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口水战,从根本层次来讲,这些都是因为判定丑书的标准不清晰、准确有关。甚至现在没有一个可以清晰界定的方

大多数人都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却完全不懂自己再说些什么。

虽然我们将评判一个艺术风格的好坏,其实没有一个固定明确的答案,甚至有些时候,这些判断如果从个人角度看都是非常主观化、随意化的。

比方说:我们经常会给画家朋友开玩笑说,你的画啊,要等你百年之后才能值钱。这句话虽然只是个玩笑话,但是他却折射出了艺术发展的一个变化趋势,那就是,其实有很多人,他们的艺术风格、面目,其实在当时人的眼中看的话,是非常不值一提的。

虽然他远远地超出这个时代,但是却并为人所接受。许多画家都是生前穷困潦倒,一张画也卖不出去,死后身价倍增,画作奉为神品,在这方面代表的人物有著名的梵高,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生前特别的穷困,死后画作非常值钱。

所以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主张、艺术风貌很有可能在当时那个社会不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并不代表以后不会。

也不仅仅是艺术领域了,如果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话,其实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比方说唐朝时候,人们的对女子的审美是以肥为美,所以当代壁画上、人物画上经常是大胖子美女。

但是在我们今人看来,完全不能理解,因为我们是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因此对于这样的身材,现代人就很难欣赏的来。

假设现在有一个唐朝人穿越回来,看到现在我们荧幕上被奉为女神般的人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奇丑无比的。

所以,从这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艺术其实比我们想象终要复杂的多。每一个年代,每一个时期都有他们特定的审美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艺术审美这东西没有对错,也没有绝对的统一,因此我们拥有正确、自由、包容的态度才是最好的态度。

因为我们也无法确定,自己眼中的西施是不是别人眼中的东施?

所以,从审美上来看,判断一个书法是否是丑书还是比较难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一些更为中立客观的标准。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人的书法是否是丑书的标准有2个——成本比和门槛度。

什么是门槛度呢?简单说就是你的书法,或者说这一类是不是具有较高的门槛。它表现在为了达成这个效果,你是否需要学习很多技巧、读很多的书,做很多的练习。

成本比是指在你个人书法风格、面目形成的过程中,你到底付出了多少多少成本,这个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比方说时间、精力等。

如果我们纵观书法史的话,会发现越是那些在书法史上留名青史的书法家,他们这两个方面投入也就越大。

就说门槛度吧。王羲之是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他的书法是所有书法家必学的典范。因此,天下所有的人几乎都学过王羲之,但是王羲之书法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它的门槛度非常高。也就是王羲之的书法,在他自己学习、形成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技巧,他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比方说他为了学习书法,废寝忘食,十分刻苦,四处求学。

在成本比上,所有学习过王羲之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临摹起来非常困难,不刻苦练习,你是学不到王羲之的精髓的。因此,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等成本投入在其中。

因此,我们说,一个好的书法,就是不断地将成本比、门槛度提高的书法,一个人的书法如果这两项指标都很高,那么他就是一个好的书法。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一个书法,如果他的门槛度较低,随随便便的一个人,拿起笔来,就可以随意糊涂乱抹,然后他写的书法,和十岁孩子写的涂鸦差不多,那么我们基板上可以说,这是丑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