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狼筅.倭刀》节目你看过吗?这些不合史实之处你发现了吗?

《古兵器大揭秘》着实开创了国内纪录片的一种新形式,即利用实验和复原,为观众展示古代兵器的威力。这相比较之前的冷兵器纪录片,着实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该节目毕竟是国内第一次尝试,难免会存在一些“不求甚解”的地方。

近期因为《荡寇风云》的上映,明朝的抗倭成了一个热点。借着这个热流,今天说一说央视系列纪录片《古兵器大揭秘》中的狼筅.倭刀这期节目。

相比较其他几期,这期节目是有很多亮点的。如复原狼筅内容,演示了鸳鸯阵的变形,片尾还出现了明朝古画《倭寇图卷》等历史典籍!

但是,也有一些有疑点,不太合史实,待斟酌。如铠甲部分有不符合形制之类的问题,也是国内大部分影视剧情的通病,这个且不谈。

从节目内容来看,有以下三处疑点:

第一,节目中说日本刀起源于唐代的横刀,而实际上日本刀虽然受到唐刀的影响,但是其起源应当是汉环首刀。

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中,记载在东汉年间,中国刀便已经传入日本。在日本的一座古坟时代的墓葬中,就出土过一把铁质环首刀,上面还有“百炼清刚,上应星宿,下辟不祥”的铭文,说明日本人不仅进口了刀具,还初步了解了百炼钢的技艺。

上图:日本出土的东汉环首刀及其铭文。

在汉代刀具的影响下,日本人在古坟时代后期已经开始锻造有自己风格的直刀,而这时候唐朝尚未建立。当然,后来日本刀的发展,肯定是受到了唐刀影响。要说起源,应该是起源于汉环首刀,而非唐刀。

上图:日本古坟时代的直刀。

第二,节目中使用的日本刀为打刀,而倭寇真正给明军造成困扰的是野太刀。

作战用的日本刀有三种:太刀,打刀,胁差。

胁差特征比较明显,那就是短,一般用来做备用武器,或者近身格斗的时候从敌人的铠甲缝隙中杀伤敌人。

打刀和太刀则不太好区分,一般而言,太刀更长、弯曲度更大,而且打刀装具简单,只能刀刃向上插在腰带里,而太刀的装具上有环,既可以刀刃向下悬挂在腰间、也可以像打刀一样插在腰间,甚至直接背在背上、扛在肩上。

上图:《倭寇图卷》中的倭寇首领,明显可以看到他的刀是刀刃向下悬挂的。

从文献记载来看,倭寇主要装备并且给明军带来困扰的是野太刀,而非节目中使用的打刀。野太刀也被称为大太刀,长度一般为160厘米,也就是明代说的五尺。这种刀有极强的劈砍力,在使用时配合灵活的步法,可以轻松砍断敌人长兵器的木杆,也足以将人拦腰砍断。打刀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刀,很多武士都喜欢佩戴打刀作为身份的象征。打刀刀身轻盈,运刀迅速,在对付无甲敌人的时候杀伤力非常惊人。所以武士们之间的个人决斗,多用打刀。

上图:野太刀的威力。

节目中的测试,之所以没能达到史书中记载的一刀砍断十几根枪杆的效果,用错了刀具便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如同节目中那个剑道师傅所说,打刀本身就不是用来劈砍硬目标用的。而太刀则相反,太刀在日语里的发音和日语的“切断”同音,可见它生来就是劈砍的利器。

第三:节目中所谓的长枪,在古代只能勉强算短枪。

节目中武术大师所使用的“长枪”,其长度大概只有两米多。这样的长度,在古代尚且还不能说“长枪”二字。古代用来狩猎的短枪,比如清代的阿虎枪,长度普遍都在两米五上下。

上图:用来狩猎的阿虎枪。

而明朝人说的长枪,最短的也有一丈六尺,折合成今天就是5.12米,最长的可以达到一丈八尺,折合成今天就是5.76米。

节目组使用的是两米多长的短枪,与明代的制式武器长枪不符。

另外,明代主要的假想敌是草原上的骑兵,面对骑兵的冲击,长枪只需要部署密集的军阵顶住骑兵攻势即可,不需要什么格挡之类的技巧。故而当时明军很多枪杆子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细木杆子,轻便灵活、便宜好用。

上图:倭寇图卷里明朝狼兵长枪手。

而且在战斗中,这样的枪刺中冲来的战马或者骑兵后,细长的枪杆前端便会折断。看似浪费,但是一枪换一马,好比今天用坏掉一支步枪毁掉一辆装甲车,已经赚翻了。而且,枪杆折断也减少了反冲力带来的震动,让士兵不至于被反冲力给冲倒,并且剩下的枪杆依然可以在手中灵活运动,能够给切换武器争取一些时间。

后来波兰翼骑兵所装备的骑枪,也选择使用一次性的易断杆子。下面这个视频,出自战争电影《维也纳1683》,描绘的是1683年维也纳之战中波兰翼骑兵冲锋的场景,可以看到这种易断枪杆在冲击时候的优势:

(从1分57秒开始,我们看到每个翼骑兵在刺击敌人之后,枪杆都断了,前面一小节刺穿了敌人,断裂吸收了冲击力,翼骑兵在马上安安稳稳,长杆依然在手。之后翼骑兵便切换武器用马刀进行作战。)

但是这样的枪杆子在对付手拿野太刀、来去灵活的倭寇,自然是力不从心。枪头密集的攒击,巨大的野太刀配合灵活的步法,猛地一刀砍断十几根细枪杆子,也是可能出现的。

所以戚继光才感慨说:“(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也因此到了后来,明军使用粗壮毛竹制成的狼筅抵御倭寇,之前砍断长杆的战术便难以实施了。

除了以上三处疑点外,还有几处细枝末节的点。

如节目中说,明军(卫所兵)是来自于农夫的,实际上卫所兵是世袭的军人,只是南方卫所兵承平日久,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屯田,但是他们的身份并非农户。

节目的动画中,戚家军的军旗直接用“戚”字旗,也是有疑点的。明代的军旗有严格的制度,从上到下都有统一的不同旗帜作为标识。这种姓氏旗,是国内影视剧不合史实的产物,以至于我们对此都有了错误的认知。

片尾介绍戚家军的时候,配的画面是《倭寇图卷》。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但是一般认为《倭寇图卷》描绘的是1555年的“王江泾大捷”,而戚家军组建于1559年。画中的明军主要是广西狼兵,而非戚家军。

上图:《倭寇图卷》里的明军主要装备钩镰、大刀,与戚家军装备并不相符。

针对《古兵器大揭秘》中的一些疑点,作者只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欢迎各位读者表达自己的想法。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