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牵着蜗牛散步
这几天,有个段子特火——
这么多年,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沙和尚的担子里挑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是衣物,这师徒四人从没换过衣服。如果是食物,可每次他们不是去求斋饭,就是大师兄去采野果。现在才明白过来是什么!你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风里来雨里去前后十几年,他们一直是四个人,四个人!请注意是四个人!!
所以,担子里一定是……麻将!
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取经团队担子里装的啥,究竟有多重,挑担的为何是八戒而不是沙僧,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本期应多位读者的要求,蜗牛试着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来一篇知识普及帖。
一
从小看央视86版《西游记》,八戒牵马、沙僧挑担的画面印象深刻,片尾曲流传也很广: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所以,一直以为这担子是沙僧挑的。
不仅是央视,其它几个版本的《西游记》,挑担的也是沙僧。
沙僧挑担也符合我们对取经团队人物性格的认识:猪八戒奸滑,肯定干轻活;沙僧老实,所以挑重担。况且八戒比沙僧先入门,担子理应从孙悟空交给猪八戒,再由猪八戒交给沙和尚。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沙僧入门后,猪八戒的担子就没交出去,仍由他一直挑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并非猪八戒不想把这担子交出去,而是交!不!出!去!
我们来看原著第二十三回,唐僧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继续往西天走。八戒看添了个师弟,心里十分高兴,心想这下担子有人挑了。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唐僧还是孙悟空,都没提换担子的事,而沙僧也没主动要求,他自己又不好明说,心里便有些不舒服。
天晚时,唐僧问大家哪里可以安歇,孙悟空说,出家人哪里黑哪里歇,有什么讲究的?
八戒一看机会来了,赶紧说——
“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
你看他,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挑担上。
孙悟空知道他的心思,马上警告他:“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象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八戒不死心,继续说:“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孙悟空说了一句搞笑的话:“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
八戒马上扳起指头开始算账:“哥啊,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而且还补了一句,“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孙悟空心知肚名,问他:“呆子,你和谁说哩?”
八戒不好明说是讲给沙僧听的,只好说:“哥哥,与你说哩。”
他心想,如果沙僧懂事,就该主动把担子接过去。可他说了半天,沙僧好像没听见似的,只顾埋头走路,就是不开腔。孙悟空接口道:“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八戒没办法,只得把话题往马身上引:“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意思想用兄弟之情打动沙僧,让沙僧主动开口,但沙僧仍像没事儿似的,抬头望天。
孙悟空说:“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这个时候沙僧终于说话了,却不说担子,而是问悟空:“哥哥,真个是龙么?”行者道:“是龙。”然后兄弟就龙的神通和本领开始讨论起来,再也不提挑担的事。
高,实在是太高了!沙僧只简单几句,就轻轻把矛盾拔开了,让猪八戒的企图没达成。老猪气得吐血,但又没办法,如果硬压给沙僧,又怕孙悟空打他,只得硬着头皮一直挑着。
谁说沙僧老实?与猪八戒比,他的智商要整整甩猪头一条街!甚至可以说,在师徒四人加小白龙中,他是最奸滑的一个,八戒想欺负他?门都没有!
沙僧为何这么厉害?在取经团队中是如何明哲保身的?在三打白骨精中,猪八戒那样挑拔离间,沙僧为何一句话也不说?蜗牛专门就这些问题,写过一篇文章《“老机关”沙僧的城府是如何深起来的》,敬请大家在公号阅读,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好在猪八戒挑了一路担子,如来也没忘记给他记一功。在原著第一百回,如来这样表扬他:“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如来的话,也再次印证了取经团队中挑担的是八戒。
二
我们再来看看一下,担子里挑的是究竟什么。
先来看一个网上流传很广的清单——
唐僧:通行证、护照、加沙、念珠、僧鞋、紫金钵、内衣、内裤、袜子、洗面奶、香皂、沐浴乳、牙膏、牙刷、毛巾、纸巾、牙签、指甲刀、感冒冲剂、风油精、口香糖、危险警报器、观音画像。
孙悟空:指南针、虎皮裙、腰带、靴子、披风、眼药水、洗发液、吹风机、痒痒挠、挖耳勺、香蕉、桃子。
猪八戒:手套、瘦肉精、健胃消食片、西瓜、苹果、橘子、薯片、可乐、烤串、二锅头、麻辣烫、汉堡、方便面、三明治、香肠、望远镜、对讲机、嫦娥画像。
沙和尚:垫肩、绑腿、草鞋、云南白药、对讲机。
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哪是取经团队的担子,分明是当代驴行青年的背包。
那么,担子里面究竟有哪些东西呢?
1、唐朝钱币
虽然唐僧是和尚,吃饭基本靠要,衣服基本靠讨,走路基本靠甩火腿,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必须花钱的。比如,租船过河,买点针头线脑什么的,没有遇到活雷锋,也得花钱消费,总不可能讨不到就抢呀!比如原著第十五回就这样描述:三藏教行者解开包袱,取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与老渔。
2、换洗衣服和袈裟
唐僧走的时候,原著有说明: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此外,观音还送来了锦襕袈裟,一并放进担子里。收了孙悟空等徒弟后,高老庄及其它沿路村民也给他们送了些衣服。
原著第九十七回——
行者便叫:“列位长官,不必打了。我们担进来的那两个包袱中,有一件锦襕袈裟,价值千金。你们解开拿了去罢。”众禁子听言,一齐动手,把两个包袱解看。虽有几件布衣,虽有个引袋,俱不值钱,只见几层油纸包裹着一物,霞光焰焰,知是好物。
3、通关文牒
类似唐僧的护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盖上章。
通关文牒上到底写了什么?在原著第二十九回,唐僧被百花羞公主侥幸放出,来到宝象国报信,同时送上自己的通关文牒。只见上面写着——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
(这部分,唐王介绍了自己被泾河老龙拉下水、答应冥王开水陆大会的经过,写明唐僧是奉观音菩萨指点,前往西天取经。现在大家明白了很多国王看到通关文牒,马上肃然起敬,恭敬迎接了吧?)
“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这部分介绍了唐僧身份,恳请大家多多关照,给予放行。最后是出行时间。)
4、经书
作为一名唐朝高僧,随时都会有人央求唐僧念几卷经,如果不经常温习,就有可能念得结结巴巴,所以他基本是经书不离手。
请看原著第三十六回和第三十七回——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
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
5、紫金钵
这是唐王送给唐僧的吃饭家伙,沿途他叫孙猴子去化斋,就是用的这个家什,放在今天,至少也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可惜在西天时,叫如来座下的二尊者敲诈了去,不给就不传经。
6、笔墨纸张、剃刀、针线等物。
像孙悟空、猪八戒等动物可以不修边幅,但唐僧和沙僧却是随时需要修头、剃胡子什么的。特别是沙僧,一脸络腮胡,几天不修,可能连嘴都找不到了。
原著第二十七回,因孙悟空打了白骨精,唐宝宝很生气,叫沙僧从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
此外,还有一线针线、鞋袜、干粮等物。
三
那么,担子有多重呢?
先算箱子本身重量,猪八戒说“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那么至少5公斤一个,两个10公斤。
猪八戒又言:“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这是挂在扁担上的东西,九环杖是观音送的,纯金打造,重量肯定不轻,至少8公斤。篾丝藤缠大斗篷,这么结实,至少也有1公斤吧?
还有“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至少也有2公斤。
箱内物:钱币、通关文牒、针线等物,可能2公斤;经书1公斤;换洗衣服、袈裟至少5公斤,特别是袈裟,上面乱七八糟缀满了宝物,肯定不轻;紫金钵,少不了3公斤……箱内东西总的加起来,少不了11公斤。
所以,这个担子总的重量是多少呢?30-40公斤。对凡人来说,可能不算轻,但对猪八戒而言,真的是毛毛雨啦!但他为何一路喊吃亏?关键是心理过不去这个坎:都以为我老猪欺负沙和尚,其实是沙和尚欺负我!我还有苦说不出!(谣言传了一百多年,就是明证!)
四
这个担子该不该八戒挑?
从任务分配的角度来说,也不该八戒挑。取经路上,打妖怪最多的是悟空,其次便是八戒了,而沙僧从头到尾只打死了一名妖怪,还是一名准备冒充他去取经的假沙僧,因为这名妖猴触及到他的底线,不然他也不会出手!
八戒又要跟着悟空除妖,又要挑担,实在有些不方便(妖怪突然赶来,难免手忙脚乱)。此外,从入门前后来说,八戒是师兄,他是师弟;从原来的官职来说,八戒是元帅,他只是大将……无论如何都该沙僧挑。
难道是吴承恩写错了?
非也!而是我们还没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我们身边常有一些“老实人”,他们隐藏得很深,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领导交待的事从无二话,平时也不多言不多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老实人加老好人。
但是,只有身边同事才知道他们“大智若愚”——
领导在的时候,他们办公室的灯必定亮到深夜,领导不在,早早就回家睡觉;别人在办公室是加紧做事情,他在办公室是磨洋工混日子;对领导的话他们当圣旨来听,对同事的请求他们总是装聋作哑……
往往这样的人还受优待,不仅外面名声很好,而且年终评奖的时候,领导一句“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得!好处全让他捞走。能干的人只得了一句评语:“有本事,但也有自大的毛病,常常不听上级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