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萧伯纳的这句话似乎已经解释了本题的疑惑,不管怎样选择,到后来肯定是个“后悔”。结果真是这样吗?
有不想结婚的人,就有急着要结婚的人,在婚姻的围城里,谁想进?谁想出?到底该如何是好?
婚姻的产生
我来自北京周口,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握住你毛茸茸的双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听完这个段子哈哈一笑,这却说出来了原始社会婚姻的产生。我们为什么要结婚?这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意愿的独特产物,而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原始社会所谓的婚姻,是一种群居高等生命的本能属性,自然法则会用异性相吸的力量,使哺乳类生命繁衍生息。这么看来,婚姻的产生是繁衍的需要,如果没有婚姻,很多血统会出现混乱,不利于人们的优良繁衍。
原始社会,生存是第一大主题,组团养娃搭伙过日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都能更好地活下去,有了婚姻这个机制保障,这种关系更加持久。然而接下来的几千年,人类文明进化到今天这个地步,虽然结婚的初衷没有什么变化,除了各种婚俗千变万化以外,我们发现今天的社会,无论生孩子还是生存,婚姻都不是“必需品”。当经济独立能摆平一切,我们为什么还要结婚?
现代人婚姻的困局
然而,“找个靠谱的人过日子”还是大主题。有不想结婚的,就有想要急着结婚的,分别看看这些人都是什么人?
想要结婚的群体:一个完美的结婚对象,应该是一个身体、生活和灵魂都能陪伴你的好朋友,不过这样的人是个小概率事件。有些人想通过婚姻来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获得更优越的物质生活,这种情况可能女性更多,因为女性要承担的婚姻成本常比男性高很多。如果我们还加上生育成本,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多了。而想要急着结婚的男人是怎样的?除了世俗和环境的压力以外,生活越需要人照顾的男人才越可能想结婚,这两类对婚姻的强烈需求,是因为他们从婚姻中获利。
而现代人的婚姻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我们天生都是孤独的个体,我们面对生老病死,得得失失,需要支持 ; 我们面对生活的琐琐碎碎,需要陪伴 ; 我们面对美好点点滴滴,又需要分享。婚姻让我们不那么强大的内心不那么孤独。现代的恋人们越来越因为陪伴而结婚:“找个心灵的朋友”,让生命因为陪伴而完整,不孤独。这几句话,大概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不想结婚的群体:那些过得还不错的单身人群,到了结婚年龄还是单身,成了大伙儿眼里的怪胎,经济独立了,人格也独立了,还有个饱满的精神世界,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甚至生娃养娃一个人也全能搞定(试管婴儿),人都活成这样了,那还有什么动力结婚?对于这样的人,他们总说没遇到“合适的人”,原因很简单,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一定得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好,人类才愿意去接受那点妥协和退让,如果不,那凭什么?越单身,就越是单身。
婚姻能解决窘境吗?
偏偏好事多磨、事与愿违,结婚真的能解决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吗?别做梦了!爱情是双方在一起的动力,但生活却需要双方共同的磨合,一旦结婚,两个人甚至把两家人都搭进去了。这对于已经习惯于二人世界的情侣来说,无疑是一个威胁,他们害怕自己不能好好处理这些未知的问题,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无道理。
那些渴望通过婚姻而改变自身物质生活的人或许能够达成愿望,因为能罗列出的实实在在的条件总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但这一定是划算的吗?女性在结婚以后承担比男性更多的育儿和家庭责任,这值不值得是个冷暖自知的事情。
而那些期望婚姻能让自己更幸福快乐的人可能更没那么幸运了。幸福与否很大程度是都是个体自身的体验和给予。太多人想通过婚姻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利益,却不愿意承担足够的付出。
结婚以后,对方就能给你幸福和想要的生活了吗?看看父母的生活便可知,生活充满了柴米油盐和生活琐事,吵闹也是一直不断的。而幸福感这件事,还是依靠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
其实为了嫁而嫁是很容易嫁掉的,为了娶而娶的人更是心安理得。杜尚说: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一定要有妻子、孩子、车子、房子。有这些不一定幸福,没有这些也不一定不幸,关键,你想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