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深感难忘的岁月、经历。我这一生中,就有磨齿难忘的岁月、记忆。
一次是在上个世纪的1966年5月,我们身为济南铁路第一中学高三毕业班,正全副身心投入,一门子心思倾注,十二分紧张地投入到高考准备战复习当中。孰料,5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向全国发布。犹如一声霹雳,炸灭了我们近在咫尺的高考梦。仿佛命运的捉弄,仿佛上天有意的磨砺、刁难,不早不迟、不前不后、不偏不倚,“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如斯的高考,何以戛然而止于我们这一届人头上!可诅咒的“十年浩劫”“十年大革文化命”,冷漠无情地斩断了我们的前程,贻误了我们的青春。
一次是在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载一则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消息一出,仿佛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中断整整12个年头的大学高考,终于盼回来了。成就促成这一件破天荒大事的首功人物是总设计师邓公小平。
恢复高考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那时的我,经历了3年上山下乡、农村插队的蹉跎岁月,又返城进工厂,一干就是7年的洪炉粗工。工作之脏累,工种之差,都不在话下。就怕人分三六九等,政治待遇上的不公、不正。似我这样的广阔天地里摸爬滚打炼红心出来的人,到头来倒叫一个死活不下乡,赖在大道上的混混哥招工进厂,粉墨登场骑在我辈头上当了团支书记。凭什么?原因就在于,他是所谓“根正苗红”的“红五类”,我则是什么“黑五类”家庭(地、富、反、坏、右,我父亲系五八年扩大化时打成右派)。工厂里累似的事件颇让人愤愤不已。这就是当时条件下,国家任人、用人路线,理论上标榜,嘴头上宣讲是一套,什么“有成份论、不唯成份,重在政治表现”,实际执行起来还是唯成份论那一套。象我们这样家庭的人,不唯当兵服军役绝对没有资格,就是招工返城这点事,也论开了祖宗、家庭,且不说五、六十年代升大学、提干等,都须政审的硬杠杠。真叫“左”的可爱,“左”得可以,让人说什么好。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奏响了改革开放的进军号。国之振兴教育先行,恢复高考,势在必行。这是上天赐下的良机,无论如何不能错失。于是乎,脏累的锻造打铁八、九个钟点上班之余(班后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一小时,念报纸之类),我即开始备考复习,晨昏彻夜,得不到复习资料,幸好还保留着十几年前的课本,便翻腾出来温习。时间太紧迫,总共不到两个月,须复习六、七门功课。报考文科也须考数学、外语。在我来说,数学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什么三次方程式、几何证明题,通宵达旦,头昏脑胀,去求师讨教,哪里来得及?我羡慕死了那些身为中学教师的应考者,他们整天教着干着这些,真叫“得天独厚”。但是拼吧、干吧,再苦也要撑下来,人生能有几回搏。是年底,我参加了我国首次破例进行的冬令高考。考取的分数过了体检线,但,未被录取。探究原因,或许是志愿报的不当,年龄偏大,30多岁了,还报外语专业;或许是政审关节上的问题,不得而知。77年度的高考,国定方针十六个字“自愿报名,领导批准,政治审查,择优录取”。570万人奔赴考场,30万人被录取,录取率近5%,录取率偏低。总设计师惠眼明辨,断然拍板,将方针中的“领导批准、政治审查”删除,只留“自愿报名,择优录取”,自此高考大门彻底放开。78年夏,高考人数突破千万,录取人数近百万,两项都是井喷式纪录。我又坚持复习几个月,报名参加了78年度高考,并一举成功,迎来人生的大转折。“大革文化命”,革掉了我辈的高考梦;改革开放的国策,又将高考梦圆给了我们。教育兴,则国家兴。有目共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力大升,GDP世界第二,当然地跻身世界大国、强国之列。国力强大,民放振兴,40年前的恢复高考,功不可没,彪炳千秋。
此文来自一位老前辈的手稿,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之际,经本人同意公开发表,与参加本次考试的学子们共同探讨高考之梦。同时做一下比较,过去40年的高考与现在的高考模式有什么不同,参加高考的学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内心感受,对高考有什么样的期望。在这里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像老前辈一样,对于高考之梦,对于跨进大学校园的梦永不放弃,如愿实现自己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