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跟佛教有关的兵器:咱们都被戏曲给忽悠了?

导读:从清代中期开始,武侠小说就动不动点穴、易容,个个都能轻功提纵,拿个秘诀不用苦练便能成高手,固然脑洞大开看着有劲,却少了很多干货,也脱离了真正的武学。相比之下,《水浒传》的打斗描写却非常真实,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当时的冷兵技击也有很深的参考意义。

《水浒传》里有不少宗教人士出场,在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里,就有道教徒入云龙公孙胜,另外还有两个和尚,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行者武松。

鲁智深,虽然是个有正规出家手续和证件的和尚,但是行为处事,一点没个和尚样子。武松,压根就是个假和尚,只是要躲避官府追捕隐姓埋名,用着别人的度牒和衣服,乔装成行脚和尚躲避官府的抓捕。说起来,武松倒是挺冤枉的,本来嘛,打虎武松,完全可以取一个“打虎将”的绰号,响当当,名副其实。奈何这个ID已经被打虎将李忠给注册了,故而只好起个绰号叫“行者”。

上图:武松打虎

尽管这俩都不算真和尚,但是他俩的武器,还真都是和佛教有关。

鲁智深虽然不守清规,但他的确有好好做和尚的想法。比如说他去大相国寺之后,方丈安排他去看菜园子,他还不同意,想做都寺、监寺。后来听说看菜园子也有“升职空间”,才痛快答应。故而他在五台山出家后,便让人打造了禅杖和戒刀。

上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而武松则是没得选择,要隐形埋名,便接收了别人的全套装备和皮肤。而且那两把戒刀制作精良,刀鞘是沙鱼皮做的,刀身是雪花镔铁打造的。沙鱼皮类似咱们今天常用来做刀鞘的珍珠鱼皮,但是更高端。雪花镔铁刀,就是西域的钢铁打制的刀,花纹呈现雪花状。

上图:沙鱼皮刀鞘

上图:传世的雪花镔铁刀细节图,可以看到清晰的雪花状花纹

但是和很多《水浒》武器一样,很多人对禅杖和戒刀的理解,都有偏差。

首先是禅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禅杖是一种两头带大刃的长兵器,一头是个大铲子,一头是个大月牙。在众多戏曲中,鲁智深和沙和尚,都拿着这种造型的道具。而戏曲又影响了后来的影视剧,最后就形成了今天我们对禅杖的刻板印象。

上图:京剧《野猪林》中,鲁智深用的便是这种道具。

实际上,禅杖原本不是兵器,而是一种宗教用品。常言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练习打坐什么的,总会有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所以需要大和尚监视,遇到打坐睡着的,就用禅杖轻轻敲打,把他们弄醒。

那时候的禅杖,是用竹子或者芦苇制成的长杆子。和尚们讲究慈悲为怀,小和尚打坐犯瞌睡也不是大错,所以禅杖自然不能和教书先生的戒尺一样,一打下去让人觉得生疼。所以禅杖的一头会被垫子包住,敲打犯瞌睡的小和尚,便用软的那一头。

上图:这张图犯了一个错误,图中鲁智深拿的物品学名叫锡杖,是大德高僧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和真正意义上的禅杖不是一个概念,更不能作为武器使用。

竹子或者芦苇做的杆子,一头是软垫子,这就是禅杖最早的形状。鲁智深的兵器,是铁质的禅杖,其形象也应当是这样的,一根铁杆子,一头安个铁疙瘩,而并非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那种一头大铲子,一头大月牙的兵器。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图中的鲁智深禅杖,便是一头带元宝形铁疙瘩的铁棒子

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作为例证。

书中明确说了,禅杖长五尺,明代一尺是32厘米,五尺即160厘米。书中又说鲁智深身高八尺,古人算身高用的都是汉代尺寸,一尺约23厘米,八尺就是184厘米。一个身高184的人,耍160的兵器,如果是两头都有刃,即使技艺高超,也免不得会在混战中误伤自己。

而且,书中的禅杖实战多次,却没有一次用刃击打的记录,都是挥动进行钝击。比如杀崔道成,便是先一禅杖将他打到桥下,又下桥在他背上补了一下,将其打死。鲁智深警告董超、薛霸,也是“抡起”禅杖打在松树上。“鲁智深单打二龙山”打死邓龙,也是一禅杖打下去,直接把邓龙的脑袋劈裂,并且打碎了邓龙坐的交椅。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图,鲁智深杀邓龙

如果禅杖是一头铲子一头月牙,那么使用描写应当是戳、搠、划、推之类,而不是抡。

另一方面,鲁智深经常扬言要打谁多少禅杖,比如说要打高衙内三百禅杖,打邓元觉一百禅杖。如果是有刃的兵器,通常不会这么说,比如林冲不会说让谁吃三百枪,花荣不会说让谁吃三百箭。只有棒子一类的无刃兵器才会这么说,比如打谁一百杀威棒之类。鲁智深这样说,也说明他的禅杖和原先作为体罚用具的禅杖有关联。

还有一点,就是鲁智深在和崔道成第一次交手的时候,肚子饿,打着打着便没力气了,毕竟他的禅杖有六十二斤,肚子不抱,的确容易累。(传统小说喜欢夸张武士的力气,尤其喜欢夸张武器重量,见怪不怪)所以他狼狈的拖着禅杖逃开,既然是拖着,显然是没有刃的。不然,好好的刃岂不是在地上磨坏了?

另外再提一句,所谓一头铲子一头月牙的武器,也是有的,但是不叫禅杖,叫月牙铲。这也是源自宗教工具的武器,并非军队中的装备。古代的和尚、道士们经常做些慈善,比如云游四方的时候,帮忙掩埋无主尸体。月牙铲一开始便是干这个用的,月牙,可以用来松土,铲子用来挖坑。后来,月牙铲演变为一种武器,武僧们比较爱用。所以后世戏曲和画像,便把月牙铲错当成了禅杖,更想当然的认为《西游记》里的沙僧用的也是这玩意。

上图:月牙铲。月牙铲的月牙是偏的,以方便松土。

鲁智深虽然也有戒刀,但是他只是把戒刀当工具,把戒刀当武器的是武松。和禅杖一样,戒刀一开始也不是武器,同样是佛教的工具。

一开始的戒刀,是细小的短刀,大的六指长,小的四指长,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短刀的作用非常多,比如剃发、削指甲、裁衣服、去衣服线头、切水果、切蔬菜等等,但凡生活中用到刀的地方,和尚们都离不开它。因为佛教讲究慈悲,自然要远离刀具,而戒刀是早期佛教唯一允许使用的刀,自然能用就用。因为剃发是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而剃发又有断绝尘世的含义,所以称为戒刀。

到了后来,江湖险恶,轻便的戒刀慢慢也成为行脚僧人用来防身的利器。短小的单手刀剑在实战中是非常吃亏的,古今中外的战阵之中,但凡单手刀剑,都是配藤牌、盾牌使用的,或者一手一个玩双刀双剑,这样才好一边防守一边进攻。咱们今天的单手刀武术套路虽然另一只手是空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动作是在模拟有盾牌的情况。

上图:很多单刀套路里都有左手上挡、前推、侧挥之类的动作,看似无用,实则是在演示盾牌的动作。

上图:清代刀盾兵

和尚出门,带个盾牌自然是不太方便。更重要的是,在《水浒传》成书的明代,盾牌被列入违禁品,严禁民间收藏。在明代,刀、剑、弓、弩、矛等都是民间可以持有的,唯独重火器、铠甲、盾牌这三样,收藏一件就是杖责八十,最高可判处杖责一百并流放三千里。

所以,和尚们出门,一般带两把戒刀防身。

在现代的很多延伸作品中,把《水浒》中的戒刀当成一种短身宽片的大砍刀。实际上并非如此,书中形容鲁智深的戒刀,是“戒刀灿三尺春冰”,明代一尺32厘米计,三尺刀便是96厘米,已经远远超过了原先六指长的上限。

上图:所谓的少林大戒刀

武松的戒刀虽然没有点名长度数据,但是应当也是这个规格。书中说武松和耶律得重作战,一刀“掠断”了耶律得重的马头,可见其戒刀并非短刀。而且武器戒刀起源于之前的法器戒刀,必然有继承关系。按照记载,法器戒刀是细长的短刀,形状如同鸟类的翎羽,所以也不是那种平头大砍刀的形状。

另一方面,武松是个拳脚高手,并不太擅长使用器械。你看在书中,他用棒子打老虎,棒子断了;用刀砍西门庆,刀被西门庆踢飞了;醉酒后砍杀黄狗,一刀砍空跌进水里。一寸短一寸险,给他两把短刀,他也难以用好。他还用这两把戒刀斗飞天蜈蚣的双剑,互相招架了很久,最后还是依靠身手敏捷赢了这场战斗,如果用的是短刀,武松估计凶多吉少了。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图,武松对阵飞天蜈蚣,画中的武松用的便是形状如同飞翎的长刀。

当然,武松的拳脚功夫,的确是数一数二。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冷兵器内容,锁定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