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场战役后,南唐再无实力问鼎中原?

五代末期,南唐割据江淮,地辖30余州,广袤数千里,北与后周毗邻。元宗李璟自恃实力强大,出师灭闽、楚之后,又联合契丹、北汉攻后周,进图中原。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南唐旁边的周世宗同样是一位不可小视的人物。周世宗为统一天下,示形用兵。采纳比部郎中王朴所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进军方略,决定先攻南唐,后攻契丹、北汉。

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首次御驾亲征。命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兵前赴正阳,命河阳节度使白重赞领兵三千进屯颍上(治今安徽颍上西北),自率京师兵继进。当时李谷害怕南唐军断后遭夹击,就焚烧粮草退兵。十六日,周世宗至陈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阳),闻李谷引兵退保正阳,料必有追兵,遂令李重进疾驰淮上接应。两军会合后,截击大破三万追兵,杀刘彦贞及麾下万余人。南唐应援使皇甫晖等闻败讯,自定远退保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周世宗乘势进抵寿州,征宋、亳等州丁夫数十万攻城助战,督诸军昼夜攻城,数日攻不下,于是改长围久困,遣将分路出击打援。

后周世宗柴荣

寿州在今安徽境内淮河南岸,位于淝水入淮之口,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咽喉,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寿州之战是淮南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

南唐历来重视对寿州的防御,刘仁瞻任寿州守将前,“髙审思守寿春,大为儆备,晨夕出号,刁斗相属,躬率士卒,缮完城堑,楼橹渠荅,色色整饬”,所以马令《南唐书》中有“显德之役,寿州城隍最坚,亦审思之遗绩尔”。

周军在江淮间兵力的削弱,给南唐以喘息之机。显德三年七月,南唐开始在一些地区展开反攻,夺下舒、和、蕲等州,而后周又主动放弃扬、泰,向寿州集结。这是一次非常有利的各个击破敌人的时机,南唐诸将请邀险隘击之,但在南唐政府中地位、影响都很大的宋齐丘却认为“如此,则怨益深。乃命诸将各自保守,勿得擅出击周兵”。故各路后周军得以安全到达寿州,“由是寿州之围益急。”为解寿州之围,南唐齐王景达率军五万援寿州,这时双方主力都聚集在寿州附近,因而决战之时亦已到来,在此战之初,南唐对后周展开了一些攻击,但掌握南唐援军军政的监军陈觉却秉承宋齐丘不与后周构怨政策,没有同后周决战的决心。故而南唐未能利用后周军在淮南兵力暂时削弱的大好时机,主动发动全面攻击,如此,双方在对峙中相处了半年之久。

南唐中主李璟

显德四年(957年)二月,周世宗再次南下征讨南唐。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新建水师数千人,乘战船数百艘自闵河沿颍水入淮,抵紫金山南立营。

赵匡胤率先出击,破甬道,隔断寿州守军与援军联系;为切断南唐军淮上退路,周世宗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率水军数千前出至镇淮军(即涡口)。诸将奋战,逐渐攻下紫金山各寨。南唐军大溃,被俘杀万余人,许文稹、边稿等被擒,余部沿淮东逃。周世宗以步骑夹淮两岸追击,水军顺流追击,至镇淮军夹击尽歼溃军,南唐兵战溺死及降者近四万人,缴获战舰粮船数百艘。李景达、陈觉自濠州逃往金陵。寿州粮断援绝,守城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乘刘仁赡病危昏迷,假其名出降。不久,周世宗北返东京。

是年十月,周世宗第三次亲征。自涡口渡淮直趋濠州。南唐将郭廷谓列栅于城东北滩地,环水自固,以战船数百屯于城北,并植巨木于淮水设障阻截周军。十一月,周世宗率军水陆并进,攻克濠州,拔其水寨,冲破水障,焚其战船70余艘,杀二千余人。继而破水路援军于洞口(今安徽凤阳东),杀五千余人,降卒二千余人,乘胜沿淮东进。后周军队相继攻占泗、楚、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州,夺得战舰300余艘,俘7000余人,将南唐淮上水军歼之殆尽。随后,遣军破天长(今属江苏),趋扬州,军至高邮(今属江苏),扬州即已城空。

南唐世俗画

显德五年(958年)正月,周世宗引战舰数百艘自楚州南下入江,大破南唐屯瓜步及东沛州水军。元宗惧后周军就势渡江南下,急遣其臣刘承遇进献庐、舒、蕲、黄四州,许以江为界,岁贡称臣。后周尽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遂罢兵。

寿州之战,是五代末期两个实力最强的国家的较量。后周为了统一全国,发动了长达两年多的淮南之战,淮南之战的关键战役乃是寿州之战。

自此,南唐再无实力问鼎中原;同时,后周也壮大了自身实力。

在随后的统一全国战争中,也是继续后周的先南后北战略,因控制了江北之地,在攻打南唐时,宋军得以自由的选择渡江地点,加之钱氏吴越政权的出兵相助,不费吹灰之力征服南唐。

寿州之战是周世宗统一中国步骤中十分重要的一战,对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也有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