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般的无一伤亡!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两次侦察捕俘作战

对越侦察作战时期,各侦察大队均是由参战各军区所属部队抽调精干侦察单位临时编成,正团级编制。侦察大队采用轮战形式前往中越边境遂行战斗任务。一般一个侦察大队的参战时间为10个月至1年左右。

一、1985年1月6日,第2侦察大队1连贡家湾伏击捕俘战斗

第2侦察大队是由广州军区第43军负责组建,编制员额767人。下辖:侦察1连,115人(军直侦察连);侦察2连,145人(127师侦察连);侦察3连,125人(128师侦察连);侦察4连,129人(129师侦察连);侦察5连,140人(127师团属侦察排)。其中,侦察4连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战斗英雄——丁晓兵。

第2侦察大队轮战时间为1984年7月21日至1985年5月25日。轮战期间,第2侦察大队共开设观察所(哨)59个;调查询问561组次,2805人次;抵近观察4290余人次;渗透侦察122组次;设伏4万余人次;组织各种战斗30次;俘敌16名(中途击毙8名)、毙敌143名、伤敌23名;攻占敌班防御阵地3个;摧毁敌驻兵点11个、仓库2个、桥梁1座;缴获机枪1挺、冲锋枪14支、单兵火箭发射器12具以及部分军用物资。

轮战期间,第2侦察大队共有20人负伤,2人牺牲。第2侦察大队是对越侦察作战时期俘获越军数量最多的一支侦察大队。

1984年11月20日,侦察1连奉命进驻麻栗坡县董干镇普弄地区,查明当面越境内铺榜地区的敌情。经过1个多月多点位、多方向的观察、调查询问和抵近侦察,查明了距离我边境1.5公里的贡家湾越军的情况。同时发现,每天13时至15时之间,均有一名越军到距贡家湾寨子东南侧400米和1000米的两处水井挑水。根据敌挑水的次数和数量判断,该处兵力不超过4人。第2侦察大队大队长孔见和指挥组长崔洪军向边民核实掌握的情况后,发现贡家湾之敌态势孤立突出,人员流动量大,便于实施捕俘。尤其是挑水之敌,通常一个人活动而且不带武器,水井周围的敌情顾虑不大。敌挑水往返一次,一般需要30分钟以上,利于实施伏击。遂决定在贡家湾伏击捕捉挑水的越军。

1连据此展开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定编为5个组:指挥组由大队长孔见、参谋崔洪军、王爱国、常西乾组成,负责整个行动的组织指挥;捕俘组9人,由连长陈顺国任组长,携带64式微声冲锋枪3支、望远镜1副、手铐2副、861电台1部、7011指挥机3部,在贡家湾东南水井附近担任捕俘、押俘任务;阻击组6人,由指导员黄贤迎任组长,携带67式重机枪1挺、64式微声冲锋枪1支、79式轻型冲锋枪1支、15倍望远镜1副、861电台1部,监视敌人活动情况,以火力阻击追击之敌;火力组16人,由司务长任组长,携带77式12.7高机1挺、67式重机枪2挺、40倍望远镜1副,以火力打击、拦阻增援之敌,掩护各组行动;接应组22人,由副连长王以宏、1排长付志刚带领,负责接应捕俘组撤回。

为进一步熟悉设伏地区的敌情、地形和道路情况,参战各组分批到观察所进行观察,并选择相似地形进行模拟训练,明确任务和协同方法,熟悉伏击地区的接近路线、伏击和指挥位置。针对接近路线上村庄多,植被少的情况,先后组织了6次通过村庄遭遇战的训练。为了掩蔽进入预定伏击位置,捕俘组连续3天凌晨4时进行掩蔽伪装训练,对容易发出声响和反光的武器用黑胶带进行固定和伪装。配发了足够的食品。各组于1985年1月5日14时前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1月5日21时20分,接应组从我方普弄出发,沿途排除地雷23枚,开辟了一条100多米的通路,秘密进至12号界碑西侧无名高地西南鞍部。22时10分,出击分队按照捕俘组、阻击组、指挥组、火力组的顺序搜索前进,经过12号界碑西北侧普腊村进至独立房屋,经观察没有发现可疑征候。

6日2时55分,各组均按计划到达预定位置隐蔽待敌。潜伏近4小时后,至6时10分,仍未发现敌踪影。捕俘组组长陈顺国当即决定,进入1号水井地区准备伏击。

6时28分,捕俘组全部进入伏击位置隐蔽。

时40分,观察员通过电台报告,贡家湾有4名越南老百姓带着3条狗来到水井打水后返回寨子,另有3名带枪越军向铺榜方向走去。

8时03分,观察员报告,在敌住房门口有1名越军正在洗衣服。陈顺国判断,敌人一定会来水井,即令捕俘手做好准备。

12时55分,发现洗衣服的越军挑着水桶,拿着脸盆向2号水井走去,陈顺国当即令捕俘组迅速调整部署,准备在敌人挑水返回时将其捕捉。

13时20分,我6名捕俘手沿水井西侧小树林进至交叉路口伏击位置。

13时32分,敌挑水返回,进入伏击圈。陈顺国突然跃起将其扑倒。该敌拼命挣扎,捕俘手雷继忠上前锁住其喉部,另2名捕俘手用枪托猛击敌面部和腹部,并迅速堵嘴,将敌拖至小路旁戴上手铐。整个捕捉过程历时约2分钟。

13时40分,陈顺国令6人押俘,其他人员按预案交替掩护撤出战斗。

14时05分,观察组发现在贡家湾东侧、铺榜垭口附近有10多名越军,火力组即以高机、重机、100迫击炮实施拦阻射击。经过10分钟战斗,毙敌7名、伤敌5名。

15时55分,出击分队安全撤回国境线内。经审讯,该敌为越军群工组长,少尉军衔。

此次行动干脆利落,取得俘敌1人,毙伤12人的战果,而自身无一伤亡。从战前准备、战斗实施到撤出战斗,都堪称是捕俘战斗的教科书之作。

二、1985年3月1日至2日,第2侦察大队4连花嘎袭击捕俘战斗

1985年3月1日至2日,第2侦察大队4连(即丁晓兵所在连队)奉命在云南省富宁县田蓬当面越境内花嘎村,组织了一次袭击捕俘战斗。战斗中,我未放一枪一弹,俘获越102公安屯驻花嘎村工作组4人,缴获冲锋枪4支、手榴弹12枚、子弹200余发及大量信件、证件。撤出战斗时,埋设的地雷又炸死越军2名,我无一伤亡。

田蓬位于云南和广西交界处,当面之敌为越军苗王县第1营、第8营和101、102公安屯。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越军占领了骑线诸要点。102公安屯屯部位于羊山,在1690高地、1422高地、1561高地、1234高地各派驻有1个班的兵力防守。同时向花嘎、梯岩老寨、新寨各派出1个侦察动员工作组。每组3至4人,主要任务是侦察、收集情况,控制两国边民来往。为查明田蓬当面之敌的情况,4连于2月6日进驻田蓬地区执行侦察任务,决心袭击花嘎、梯岩老寨、新寨越102公安屯3个工作组,捕捉俘虏。

4连进点后,大队副政委、师侦察科科长率连队主要干部,在20公里的正面上,采用观察、调查、询问等多种手段,深入广泛收集敌情;并充分利用内线全面了解掌握敌情。

在此基础上,4连多次召开干部骨干会,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多方证实,从而准确地掌握了敌情,确定了袭击方案和具体打法。2月25日,大队部审查批准了该连的战斗方案。

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4连挑选人员进行了战斗编组。花嘎袭击组23人,由连长孙英培、参谋王文章负责;梯岩老寨、新寨袭击组20人,由指导员赵秋江、参谋张其瑞负责;接应组6人,由副连长王传志负责;指挥救护组12人。大队长孔见、大队副政委孙耀堂,侦察科长刘卫国负责整个战斗指挥。同时还抽调侦察1连30人配置在指挥所附近,担任前出接应和救护伤员任务。

针对袭击目标的特点,各组按接敌、侦察、进房、捕抓、捆绑、搜身、堵嘴、打扫战场、埋雷、撤离等10个具体动作,选择相似地形和设置相似敌情进行了认真的模拟训练。3月1日15时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3月1日17时,4连按接应组、花嘎袭击组、梯岩老寨新寨袭击组、指挥救护组的顺序,由田蓬出发,沿昌火山西侧鞍部、磨房行进,于20时20分进至19号界碑东南小田坝附近地域隐蔽。大队副政委、侦察科长召集各组长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反复强调了接敌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21时,各组向袭击目标接近,指挥救护组在19号界碑东南侧1167高地占领了指挥位置。

23时30分,花嘎袭击组通过了敌营盘山阵地东北侧鞍部后,继续向花嘎接近;接应组占领了有利地形,并令工兵班长王广浩在通向营盘山的小路50米处设置防步兵地雷。

2日0时30分,梯岩老寨、新寨袭击组进到新寨村口,除留下一个小组监视外,其余人员由4连指导员赵秋江率领继续向老寨接近。

0时50分,各袭击组分别进至花嘎、梯岩老寨村口有利地形隐蔽。

1时10分,连长孙英浩率4班长张柱兵、6班副梁艺在向导的配合下,向敌住房接近。为不被敌发觉,孙英浩等人在眼山泉附近隐蔽,以流水声作掩护,实施抵近侦察,查明了敌住房的确切位置,并发现房内有火光。此时,花嘎村越南老百姓正在大声酗酒吵架,附近扼守高地之敌正在唱歌。孙英浩判断敌人可能正在烤火聊天,没有睡觉,于是令全组人员向敌住房靠近,待机行动。

2时15分,一名敌人哼着小调进入房内,随手将门关上,判断可能是敌哨兵进房睡觉或是外出串门回来。

2时30分,利用村内大声酗酒吵闹的时机,孙英浩、王文章果断定下了行动决心,令全组立即做好行动准备,秘密向敌逼近。当进至距敌住房20米处时,4班长、6班长等人迅速站起,打开手电,冲进敌房内,房内4名敌人顿时呆若木鸡。4班长一个箭步扑到床上,两手死死按住正准备睡觉的2名敌人。6班长和一战士也一人抱住1名敌人。4班长按住的2名敌人拼命挣扎,其中一人挣脱后伸手拿枪。一战士眼明手快,用手电猛砸该敌手腕,该敌缩手转身逃跑,正巧与另一战士迎头碰上,被该战士一个冲拳打翻在地。孙英浩、王文章等12人也迅速冲进房内,协助捕俘手进行捆绑。经过6分钟激烈搏斗,制服了敌人。这时花嘎村有六七十名越方老百姓将房子团团围住,不让我撤离。孙英浩见此情况,立即通过向导对老百姓进行喊话,对不愿离开的越方边民强行驱散,迅速组织撤离。当我捕俘组撤出100米时,附近的3个高地越军发现我方行动,立即发射照明弹,向我开枪射击,同时组织人员追击。我方一边撤离一边在主要路口设置地雷。

3时40分,捕俘组撤至接应组位置时,敌追兵踩响我设置的地雷,当场被炸死2人,其余停止追击。同时,营盘山、梯岩老寨、新寨之敌听到花嘎枪声,引起警觉,盲目向我射击。我梯岩老寨、新寨各捕俘组根据敌情变化,指导员立即决定隐蔽撤离。

7时30分,各组安全撤回境内。

本文所述战例均来自于总参情报部编印的《对越侦察作战经验集》以及相关侦察大队刊印的战例。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 枪管偏移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