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如果被解禁,城市道路拥堵会进一步加重?

如果摩托车迎来全国范围内的解禁,那么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是否会进一步的加重?这有待商榷。我们也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我们国家即将面临的交通问题。

就实际情况来说,摩托车确实可以解决部分拥堵状况。一方面,因为摩托车占用道路资源的面积肯定是比汽车要小得多,且摩托车还具有重量较轻、灵活快捷等特点。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轻易变道行驶,而且汽车急转弯与急停等现象少有发生。而摩托车相较于汽车来说,则显得更加的灵活,既可以在直行车道上加速行驶,又可以在道路拥堵、交通事故发生时,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反应与解决;

摩托车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停车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城市功能区高度密集,住宿、商业、客运、生活、休闲娱乐、医疗等功能区集中,这些人流量大的地区静态交通以长时间的停泊为主,车流量也会呈现出地域性的集群特征。

中国很多城市的老城区在初建时期并没有规划足够的停车场和停车位,以致于在私人汽车普及之后,大量汽车因为无法停放而选择乱停乱放,挤占道路中央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状况愈来愈严重。相反,摩托车停车位占用比例要比汽车小的多,所以摩托车停放问题比汽车停放问题要更容易解决。在停车位紧张的现实背景下,摩托车与汽车以及其它机动车辆对比则大大节省了停车的空间。

如果未来摩托车被解禁,凭借其速度快、耗油成本低等特点,许多人会选择骑行摩托车外出。可想而知,如果一大群摩托车接踵而至,道路拥堵状况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因道路拥堵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会频繁发生。且最近一段时间之内,摩拜单车与ofo单车在各大城市逐步得到推广,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且必要的代步工具。

如果再加上摩托车的解禁,未来非机动车道的拥堵现象定会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在非机动车道日益拥堵的条件下,加之部分摩托车主对于“摩托车是应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还是应该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这一问题模糊的认知,摩托车驾驶者便会蜂拥成群的往机动车道上形式,这样无疑也会造成拥堵现象。

在洛杉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家对于摩托车的存在和出现都习以为常。在洛杉矶,没有人会控制路权,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娱乐需求与精神需求,随时能够骑摩托车在道路上行驶。但是美国的限速政策很严厉,道路上警察无处不在,且警察执法权限极高,所以无论是摩托车还是汽车,都不能在马路上作出过激行为。

另一方面,洛杉矶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早晚高峰的拥堵状况并不亚于北京、上海,但是由于驾驶着们很少随意并线,即使拥堵也相对有序。再转眼反观我们国家,没有更加合理管理政策,无数人在禁限摩托车的时代下自欺欺人,飙车、炸街扰民,无视交通法规。摩托车对骑行者的素质要求极高,但是随意穿行、抢道、超速等不法问题突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难度较大。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各级管理部门对日后交通问题的处理会显得更为棘手。且在管理日益困难的条件之下,越来越多的摩托车驾驶者会罔顾交通法规与社会规则,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就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那么敢问,交通拥堵现象会得以改善吗?

城市未来的总体规划,与之配套的道路修整问题,如何打造一个现代复合型的新型交通模式等仍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个不合理的路网结构之下,主干道承担了绝大部分出行功能与集散功能,从而使得薄弱的次干道和支路系统难以承担车辆的疏解与分流功能,导致了路网通行效率下降的情况。

如果城市轨道交通发达,交通路网、公共交通体系、立体交通体系完善,那么,即使未来摩托车被解禁,可以在道路上行驶,那么即使它们纷纷涌向主干道、次干道上,也不会引起城市道路的进一步拥堵。

就拿台北地区来说,虽然台北地区城区面积狭小,道路主干道不是很宽阔,但是该地小街道、小胡同四通八达,也就是说,当地的小街道与小胡同承担了主要的车流量,分流了主干道行车的压力,所以当地即使有大量的摩托车在迂回交错的道路上行驶,却依然很少出现主干道拥堵的情况。说到底这是交通规划的思路问题,是选择道路集中统一还是分散自由的问题。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民对城市道路的规划就有着超前的眼光。它们在考虑社会人文特征的同时也兼顾了地形等客观条件的要求,并且根据道路的具体用途对道路宽度等进行不同的安排,对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整体规划也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坚固耐久的古代罗马道路被称为“埋葬在地下的墙”,在岁月的洗涤之中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的阿庇安大道、华特令大街和弗希路连接城市东西南北,一些罗马古时的道路仍完好地被保留并发挥着它们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面对着摩托车可能被解禁的未来,交通道路的整体规划任重而道远,有着超前的城市总体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